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高達231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而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同期我國原油進口總額約2196億美元。事實上,中國有十余年集成電路進口額超過石油,長期居各類進口產品之首。一直以來,我國芯片產業受制于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核心技術、設計、制造工藝、產業規模、龍頭企業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都有較大差距,大量高端和主流產品依賴進口。”多次建言芯片產業發展的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主席吳超說。
發展集成電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國已有共識。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吳南健說,各種芯片中,CPU、儲存器等我國都無法自給,一些有規模的公司,也多數是給低端手機做配套,而高價值產品基本已被國外公司壟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指出,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賴度高,80%芯片都靠進口。我國一年制造11.8億部手機、3.5億臺計算機、1.3億臺彩電,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芯片專利費用卻讓中國企業淪為國際廠商的打工者。
一個業界人士熟知的情況是,2013年在中國移動一期TD-LTE(4G)招標中,國產芯片廠商集體失意。終端招標結果顯示,采用美國高通芯片的中標終端產品占一半以上,而國產芯片廠商只有華為海思中標。
“與國際形勢相比不容樂觀,我們追趕得非常辛苦!敝袊雽w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1專項技術總師魏少軍說,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中,芯片設計水平與國際基本相當,封裝技術水平有4至5年差距,制造工藝差距在3年半左右。在推動芯片產業發展中,我國投入不可謂不大。鄧中翰表示,國家出臺的支持芯片發展的重大專項,有不少都是百億元級別的投入。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地的芯片制造商在國有銀行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向半導體產業投入了巨資。
然而,經過多年努力,本土芯片制造商仍處于發展初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芯國際等企業,與競爭對手英特爾、三星電子、臺積電等國際半導體巨頭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昂诵募夹g是買不來的。”鄧中翰說,由于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劣勢,我國企業依然很難與國外巨頭競爭。一方面,與國外相比,中國的芯片產業起步較晚,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另一方面,相比國外動輒上百億美元的投入,我國的投入依然相對偏小。
“我國在創新體制機制上仍有欠缺,缺乏市場頂層設計!编囍泻舱J為,我國一些部門、企業還是習慣跟蹤思維,國外有什么東西就跟著做什么東西,“跟蹤時代已經結束,我國應根據自身實力在新的領域中尋找機會”。
盡管差距巨大,但隨著我國創新水平提升、相關產業鏈逐步完善,業界一些專家認為,在4G時代,我國芯片產業仍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吳超看來,加大投入仍是必要之舉,他建議國家設立先進半導體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加大對半導體設計、制造等方面重點企業的集中投入;同時,研究出臺促進先進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優惠稅收政策。鄧中翰則建議,在繼續加強研發投入和人才技術引進的同時,進一步挖掘通過“需求”引導產業發展的潛力,“新技術、新產品的出現和應用,就是發現并創造新需求的過程”。
“機會更有可能出現在新興的內需市場。”鄧中翰還建議,國家應實施標準化戰略,用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創造“跨越式”新需求,加大對在國內外市場或標準方面具有優勢的國內企業的支持力度,培養國內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從根本上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871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