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繼推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后,眾多城市爭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第二梯隊領頭羊,這預示著新一輪集成電路投資熱的到來。
這些城市示好集成電路業與我國時下大環境息息相關,F如今,我國政府為保障國家信息安全,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強調加快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跨越式發展。工信部等相關部委正在積極制定推動頒布新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政策,這將進一步完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優化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環境,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長期健康發展起到重要引領作用。在產業新政的刺激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將翻開新的篇章。
IC產業因其技術、人才、資金高度密集的特點,注定其發展歷程的艱難曲折,地方政府之“情感”熱烈是否經得起持久的考驗,是否還會再現光伏等新興產業從大干快上到產能過剩,從萬千寵愛到門前冷落的流星式軌跡?
對此,業界有積極的評價,認為新一屆的地方政府大多理性,能夠深入調研產業,科學發展規劃,制定符合本地發展的計劃,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合肥、天津、無錫等地改變思路、科學規劃,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發展計劃,以“特色選產業、產業選企業”的新思路代替“給錢給地”的招商引資思路,對政府結合產業的發展規律扶持產業的積極性有著積極的影響。并且業界樂觀地認為,隨著產業轉移,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也將逐漸進入后“京滬深”時代,集成電路產業大發展新的“第三極”力量將崛起。
但業界在欣喜之余也應警醒。曾幾何時,國內地方政府紛紛發展高科技產業,可到頭來幾家歡樂幾家愁。米爾頓·弗里德曼曾說過,毀掉一個行業的最佳方式就是政府壟斷。雖然政府大力扶持新興產業沒有到壟斷的地步,但政府的積極性與企業的發展如何和諧共存、相互促進均需雙方摸索和學習。此外,地方政府利益之間的博弈不應影響企業之間正常的整合并購,未來更多IC業“洼地”的成長,既需要自身清醒的定位,也需要從大局出發的勇氣。
政府下大力氣“搭臺”,但唱主角的還是IC企業。2014年,在國家對信息安全建設重視程度提高、移動互聯市場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預計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各路諸侯也將輪番上陣。而隨著國家信息安全建設、移動互聯網、信息消費、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對國內高端芯片產品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以及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面對國內芯片產品主要以中低端為主,CPU、DSP等高端芯片產品主要依靠進口,產業鏈各個環節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移動互聯市場被Google-Arm、Google-Android等生態圈所主導的現實,國內企業唯有加快創新變革,才有希望改變被動跟隨的地位。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說到底是一個產品企業,其生存和發展依賴的是企業的芯片產品,在同質化嚴重的大背景下,創新成為設計企業突圍的關鍵,當然這種創新不僅局限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上,管理模式創新、投資模式創新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等也極為重要。
首先是組織模式創新。在探討我國IC產業發展模式時,業界經常呼吁要盡快實現整機和芯片聯動,以使芯片企業能夠通過與國內整機企業的合作,更好地把握市場需求,增強市場拓展能力;而整機企業也可通過聯動,得到芯片企業更好的技術支持,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然而這一設想一直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機構和協調機制。根據魏少軍的介紹,未來我國有望成立一個國家級的集成電路管理機構,協調產業發展,以信息安全為主要抓手,重點發展信息基礎設施所需的集成電路芯片,維護網絡和信息安全。這種組織模式的創新,希望能為中國半導體開創出一條有效的發展路徑。
其次是投資模式創新。半導體的Foundry廠與液晶面板廠、LED芯片廠一樣,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但是這種贏利周期極長的項目僅靠社會資本投入,缺乏吸引力且風險過大,而過去二三十年間的經驗又表明純粹的政府投入做不好半導體產業。對此,華山資本董事總經理陳大同表示,我國將探索資金的管理模式,籌集和建立集成電路專項發展資金,中央政府投入一部分,地方資金投入一部分,然后用政府資金撬動社會資金,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對于具有戰略價值的大型半導體項目進行資金扶持的主要思路。
最后,企業的運營也應當創新。目前,國內通信、消費電子等傳統半導體市場面臨新需求,而物聯網、智能電網、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熱點市場也不斷升溫,帶來了相應的機遇及挑戰。對此,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總結小米手機成功的秘訣時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商業模式創新,獨特的軟件+硬件+互聯網服務的發展模式成就了小米手機。他同時呼吁中國集成電路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應該敢于用互聯網的思維進行模式創新,以互聯網的免費模式(以BOM價銷售)經營IC市場,也許可以獲得更大的商業成功。<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755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