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東北、華北地區再次出現高濃度的霧霾天氣,近幾年來國內各大城市PM2.5指數持續高位,嚴重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機動車尾氣是全球公認的重要空氣污染源,屢遭“霾伏”的倒逼效應下,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在剛閉幕的第15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新能源汽車成為展覽“明星”,然而“產業熱、消費冷”的格局如何打破,政策綠燈頻閃,新能源汽車如何真正上路、入戶,駛出當前徘徊已久的市場“迷霧”,值得關注。
十面“霾伏”倒逼新能源汽車加快上路?
隨著近期國內霧霾污染在多地蔓延,控車治污的思路又被廣泛提及,比起當下控購、限行等限制性行政舉措而言,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減污的思路成為熱門話題。在本屆工博會現場,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了銷售熱潮,開幕當天就有15位市民現場訂購了榮威E50純電動轎車。
上汽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介紹,榮威E50純電動汽車使用了性能安全的磷酸鐵鋰電池系統作為動力源,能真正做到零污染、零排放。經測算,E50與普通家用燃油轎車相比,每年能夠減少將近3噸的碳排放量。
一位購買電動汽車的年輕車主告訴記者,作為第二輛車,電動汽車很時尚,也很環保,“只要充電條件允許,完全可以選擇,而且上海車牌那么貴,新能源車可以免費上牌,作為代步還是很實惠的!
“除了補貼高,用電比用油便宜得多。”上海最早一批用上純電動汽車的周朋透露,電動汽車充電兩三個小時,就可以滿足第二天上下班60公里的需要。如果在晚上十點以后充電,可以享受上海地區0.31元/千瓦時的夜間電價。與汽油車相比,電動車百公里行駛成本僅為4元至5元。按照汽油車百公里油耗約8升、成本60元計算,電動車的使用成本是汽油車的1/12左右。
可靠、節能、環保、使用成本低,而且很時髦!艾F在環境污染嚴重,更多人開始接受新能源汽車,上海第一批電動汽車已經銷售了300多輛,相信很快就會有帶動作用。”朱軍這樣認為。
全球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中國如何貼身緊逼?
眾所周知,作為全球工業轉型的代表產物,新能源汽車是當前各大經濟體爭奪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開發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僅可以緩解能源、環境壓力,也可以創造一個引領巨大產業鏈的“藍!。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李耀新告訴記者,上海非常注重推廣新能源汽車,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尤其在環境制約加大的背景下,更要加快清潔汽車的上路。
從工博會上世界各大廠商對于新能源汽車展示的重視,就可以看到目前全球產業競爭已進入新的階段。汽車專家王哲說,為了爭奪新能源汽車制高點,美國、日本、歐洲等已經率先啟動,紛紛制定了一些國家計劃來推進汽車產業升級。目前國際上新能源汽車已形成三大發展趨勢:
第一,混合動力汽車已市場化。以豐田為例,全球已經銷售了500多萬輛混合動力汽車,相當于節省了120億升的汽油,美國通用、福特德國大眾、寶馬也在跟進。第二,電動汽車可能后來居上。包括通用的雪佛蘭沃藍達、日產聆風等在海外銷售開始突破,真正開始實現市場化,三菱、寶馬和沃爾沃也在開發電動汽車。第三,燃料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市場。包括通用、本田、豐田、戴姆勒、現代都宣布,準備量產燃料電池汽車,而且日本、歐洲都開始大規模建設加氫站。
面對國際競爭,國內新能源汽車起步并不晚,很多技術還處于先進地位,應當抓住“彎道超車”的機會。記者在工博會上看到,有些新能源汽車技術我國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突破在即?
最近,定價堪比法拉利的高檔電動跑車的特斯拉在全球大紅大紫,不少名人競相擁有;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集中展示電動汽車,種種跡象表明,在全世界范圍內,新能源汽車從概念走向生活,障礙正在掃除。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626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