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目前,中國已有35個城市在建或已建地鐵,在建地鐵線路超過70條。而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國地鐵運營里程將達到7500km。中國地鐵在高歌猛進的同時,還面臨著事故頻發、虧損困境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擺在中國地鐵建設者和運營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高歌猛進的中國地鐵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8月,國家發改委共公示批復了重慶、武漢、杭州、昆明、成都等11個城市的14個地鐵項目。這些項目投資總額超過5000億元,建設里程共計1141km。
據2012年的數據統計,全國有35個城市在建設地鐵線路,建設線路82條22段,建設里程總計達2016km,建設車站1388座,估算完成總投資約2600億元;2012年新開工地鐵線路共計11條段,里程252km,車站167座;2012年獲批建設的地鐵工程線路共計14條段,建設里程420km,車站308座,批準投資2650億元。
截至2012年底,中國內地有17個城市開通地鐵,運營線路達到67條,比上年的55條增加12條;運營長度總里程達到2013km,比上年1677km增長20.03%;運營車站總數達到1353座,比上年1102座增長22.77%。
我國內地主要城市地鐵運營里程及近期建設規劃
隨著國家發改委最新批復14個地鐵項目,2013年中國城市地鐵全面進入開工建設的高峰期。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國地鐵運營里程將達到7500km。哈爾濱、寧波、無錫、長沙、鄭州、南寧、貴陽、福州、南昌、東莞……這些正在醞釀上馬或已經上馬地鐵項目的城市,亢奮得有如小孩得到一部價值不菲的禮物一般,無不在炫耀項目成果。中國“地鐵時代”正在高歌猛進。然而,事故頻發、虧損困境等問題,給中國的地鐵建設帶來了諸多隱憂。
供電故障導致地鐵事故頻發
2013年9月8日晚20時13分,杭州地鐵1號線從湘湖出發開往文澤/臨平方向的一趟列車,直接在錢塘江底下的隧道中“趴窩”。列車上的113名乘客,只能沿著地鐵隧道里1.2米寬的棧道走出來,足足走了半個小時。
這次“趴窩”引發的延誤效應,一直擴散到整條地鐵1號線的運營:不少乘客滯留在地鐵站內,足足等候了大半個小時;原本回家16分鐘的車程,卻開了長達一個半小時;還有不少乘客被中途“請下”列車;還有乘客發微博說,沒趕上火車東站的高鐵末班;部分站點提前“歇業”……
這是杭州地鐵1號線自2012年11月開通以來最驚險的一次故障,此前已發生10余次故障,僅今年6月份就連發3次故障。此次“趴窩”,官方稱是因地鐵供電突發故障而導致列車拋錨。
回顧中國城市地鐵近十年的運營歷史,因供電或信號系統故障導致的事故屢見不鮮。根據公開資料的不完全統計,僅就今年3月至4月期間,深圳便發生了3起電力故障而導致列車退出服務的地鐵事故;2011年,全國各地地鐵供電或信號系統故障更是達到了9次,而且全部集中在北上廣深這些已運營地鐵多年的一線城市。由此可見,供電和信號系統已然成為地鐵交通能否安全穩定運行的關鍵因素。
- 1
- 2
- 3
- 總3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607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