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公布的新能源汽車新一輪補貼政策的利好正在逐步顯現。近日,東風乘用車新能源工廠開工建設,計劃產能為16萬輛,而同樣在上周,由同濟大學、一汽-大眾及奧迪三方組成的“奧迪同濟聯合實驗室”公開了首款純電動車———“都市晨光”,開啟其新能源戰略的腳步。
此前,北汽、上汽、長安等諸多車企均提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車規劃。根據車企規劃,當前新能源汽車產能已遠超出此前計劃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的目標。然而,分析人士指出,當前新能源汽車能否打通市場配套的關鍵環節,關乎其產業規劃最終能否順利實現。
再添16萬輛新能源車產能
9月29日,東風乘用車新能源工廠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破土動工。規劃中的東風乘用車新能源工廠占地400余畝,包括焊裝、涂裝、總裝三大工藝和電動汽車及電子車間,主要用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傳統汽車的混合生產。工廠建設一次性規劃、分兩期實施,產能16萬輛,一期投資24億元,預計2014年底全面建成投產。
值得注意的是,新工廠將優先保障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生產,當新能源車需求不足時,才會生產傳統汽車。據介紹,東風公司計劃從2010年開始在5年內投入不少于30億元的專項資金,用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技術開發和產業化建設。
事實上,在政策鼓勵的多重因素影響下,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各車企必爭之地,紛紛投入重本。北汽2009年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并提出將在“十二五”期間達到年產15萬輛新能源車的發展規劃。上汽將投入20億元,用于建造上汽臨港整車生產基地,該工廠年生產規模為22.5萬輛。
加大投資的結果很快得以顯現,今年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83家公告企業的電動汽車產能累計已超過60萬輛/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日益清晰,我國汽車企業在“十二五”期間計劃對電動汽車產能進一步擴大投資,據不完全統計,生產線建設投資將達570億元,預期產能將接近200萬輛/年,已經遠遠超出去年公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中提出,在三年內達成50萬輛的電動車銷量目標。
與投資的熱度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市場的反應?萍疾坎块L萬鋼在今年兩會期間的發言,2012年中國只賣出了11375輛純電動汽車;而在這一萬多輛銷量中,有80%以上來自公共交通系統的采購,相比2012年全國1930萬輛的汽車總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中汽協數據顯示,2013年1-6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比去年同期有較快增長。其中,銷售新能源汽車5889輛,雖然比上年同期增長42.7%,但距離50萬輛的目標仍有巨大的差距。并且,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務和公交客車領域,私人市場能否打開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如果需求跟不上,在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很可能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
配套設施將成發展重點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商業運營模式將成為除電動汽車本身的技術限制之外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事實上,完善的充換電設施是發展電動汽車產業的重要保障,充換電設施的建設一定要先于并且快于電動汽車的推廣速度,才能確保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最終達成。
“實現50萬輛的目標,目前仍有不小的困難”,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表示,雖然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規定,中央財政將安排資金對示范城市給予綜合獎勵,將主要用于充電設施建設等方面。但解決這些問題并不是國家一個政策就可以解決的,是需要地方政府、電力企業、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
然而,圍繞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的競爭和博弈或將成為激活市場的“鲇魚”。當前除了電網公司布局充換電設施外,來自中石化消息稱,中石化亦會借助原有的加油站網絡,穩步將電動汽車充換電站的網絡建設與運營進行下去。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中石化已立足上海、武漢、河南(鄭州、新鄉)等地展開了基于加油站網絡充電樁約500個,對上述地區原有加油站網絡的覆蓋率亦超過了三地加油站總保有量的3%。以上海為例,在嘉定區、楊浦區的部分中石化加油站旁邊,亦清晰可見中石化充電樁的身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600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