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產能過剩加速了我國風電設備行業優勝劣汰的進程。記者從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獲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海裝風電訂單卻源源不斷,預計今年將在去年基礎上裝機增長50%,明年會在今年的基礎上再增長50%。海裝風電為何能逆勢增長?
“冷進入”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我國最大的船舶集團,從研究、設計到建造、修理船舶,從齒輪、曲軸再到主機、總裝,涵蓋了造船業的全產業鏈。近年來,集團加大軍民融合,加大向關聯產業轉化的精度和深度。
在風電行業,中船重工并不是最早進入者。集團下屬的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專業從事傳動齒輪箱研發設計制造,為國內最早的風機制造商配套研發生產齒輪,居國內風電齒輪市場的龍頭地位。
造船和風電有著天然的聯系。船舶是靠電力帶動螺旋槳,從而產生動力帶動船舶前進;風電則是逆向過程,依靠風力帶動葉片轉動,從而產生電力。
“研究國外風電我們發現,世界上早期做風電的基本上都是造船企業。因此,國際上一些風電標準大都是船級社來制定并發布,我國也借鑒了這一做法。”中船重工總經理助理、海裝風電設備公司董事長楊本新說,在這種情況下,中船重工將集團所屬資源進行整合,成立海裝風電設備公司,進軍風電市場,并帶動形成從風電整機到關鍵系統、設備的風電產業鏈。
海裝風電在整個風電市場是一個“冷門”。中船重工經過大量調研分析后,決定從“冷門”進入。楊本新說,前幾年風電行業發展很快,業內人都嫌海裝太慢,現在回過頭看,這個“慢”值!
“冷板凳”
萬事開頭難。我國大部分風電起步時采取特許權招標的方式,通過市場引導和政府支持相結合,極大促進了風電規模化的發展。
初期,海裝風電向國外各大風電公司接洽,希望通過特許權招標的方式進行技術合作,都被拒絕了。
“買不來特許權,就必須依靠自主創新!焙Qb風電公司總經理余紹清說,起步初期海裝風電選擇和歐洲聯合研發成功2兆瓦風機。在消化、吸收、集成創新的基礎上,2012年海裝風電自主研制的5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下線。該風力發電機是目前同類機型中“風頭直徑最大、機頭重量最輕、發電量最高”的機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結束了此前我國主要依賴引進技術的歷史。
安心做研發,海裝風電坐了很多“冷板凳”。風電市場一度火爆,一些企業買圖紙就開始生產,一投產就獲得巨額利潤。
“做風電,如果一個新機型推向市場,要先經過樣機設計,根據樣機暴露出的問題改進;再小批量生產;發現問題后繼續改進工藝;接著通過獨立的第三方測試,驗證是否達到整個設計的技術要求;最后大批量生產!庇嘟B清說,“歐洲一個成熟的風機走過這個過程,大概需要4到5年。我們也一步一步,同樣把這個過程走完,沒有走捷徑。”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577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