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產業,經濟周期性波動對其影響較大。當前,雖然火力發電效益普遍回升,但經濟發展速度放慢,工業用電需求出現下滑。夏季作為用電高峰時期,往年常常出現電荒,今年供電卻很充足,也說明電力供需出現變化。如果經濟增速持續回落,電力行業將首當其沖。
這些年,電力企業為應對煤炭價格上漲的影響,加大了調整電源結構力度,大力開發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同時向上游的煤炭行業進軍,降低了煤炭價格波動對企業效益的影響,但是目前仍有部分火電企業虧損。在“走出去”方面,受制于種種因素,電力企業在國外還沒有非常成功的先例,國內經濟發展減速將會對電力企業構成較大的挑戰。
同時,煤電矛盾仍未解決。目前,煤炭價格的回落在煤電兩個領域呈現此消彼長的現象,煤炭行業效益下滑,電力行業效益回升。如果煤炭價格上漲,則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一種景象:煤炭價格過高的時候,電力行業出現嚴重虧損;煤炭價格過低,則煤炭行業出現巨虧。專家呼吁盡快實現煤電價格聯動,以避免這種情況再次上演。
此外,競爭導致資源浪費嚴重。10年來,中國電力開發建設發展成就舉世矚目,電力企業之間競爭日趨激烈,對資源的爭奪更是白熱化。例如,在水電、風電等領域,為了搶奪資源在同一地區扎堆上馬項目,由于電網建設、電力需求跟不上,局部地區出現了“棄水”、“棄風”現象,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電力市場的過度分散不利于資源的節約。
另外,國資、民資比重也有待改變。目前,電力行業90%都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所占比重只有10%左右。這種格局并不合理,適當地讓民營資本進入,可以提高整個行業效率。
不少專家表示,上述問題單純依靠電力企業自身改革是無法解決的,需要國家統籌兼顧,搞好宏觀調控,同時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積極穩妥地推進電力行業深化改革。只有這項改革到位了,電力行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期《電源世界》“深度報道”的《中歐光伏戰“后傳”:“外患”轉向“內憂”》、“市場縱橫”的《中國智慧城市深度分析》等文章,將重點關注當前我國太陽能光伏行業和智慧城市的運行態勢。其中,《中歐光伏戰“后傳”:“外患”轉向“內憂”》一文深入分析了中歐光伏貿易爭端達成和解后,我國光伏企業和相關部門如何應對配額紛爭,以及如何解決產能過剩的現實問題。敬請關注。<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573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