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商新能源集團發布公告稱,該集團旗下金保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國太陽能電力集團,與中利騰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光伏電站收購協議,有條件收購中利騰暉位于青海、新疆、甘肅、江蘇4省份預計年底建成的共計300MW地面光伏電站。
相關資料顯示,2012年年底,招商新能源集團已完成對中利騰暉甘肅嘉峪關100MW光伏電站和青海共和20MW光伏電站的收購。此收購公告的發布,顯示招商新能源集團已實現年內收購不少于420MW的電站項目的承諾,成為我國光伏電站領域第一梯隊。
據了解,招商新能源集團是招商局集團旗下惟一的新能源公司,主營太陽能電站的開發、建設及運營,業務模式歸納為“專業開發建設平臺”、“光伏電站運營平臺”和“國際光伏金融平臺”。業內人士分析,招商新能源作為央企旗下公司,利用香港上市公司平臺進行債權融資,其成本僅約5%至6%,僅目前收購的420MW電站項目就能貢獻3.78億元的凈利潤。
與此同時,光伏行業近期傳出多項利好也推動了市場對光伏電站項目的樂觀情緒。7月15日,國務院出臺支持光伏產業的多項政策,提出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根據光伏發電發展需要,調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擴大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規模。7月底,財政部發出《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
在種種利好之下,不少央企看好光伏電站項目,我國的光伏產業或將再次迎來投資熱潮。隨著國內市場的啟動,以5大電力集團及中廣核、三峽集團、國機等為代表的央企正在迅速搶占光伏電站市場。業內專家認為,考慮到能源安全、融資信用以及長期續存等關鍵性問題,央企作為光伏電站持有運營主體,必將獲得來自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預計包括融資、并網、項目路條等各個方面。
長期以來,制約我國光伏制造商和電站開發商的瓶頸主要體現在現金流上。統計顯示,2012年,滬深25家光伏上市企業“蒸發”的流通總市值已高達229億元。銀行收緊貸款、企業回款速度趕不上計劃以及銷售虧損等原因,導致幾乎家家光伏企業都缺錢。相比而言,像招商新能源集團這樣擁有低成本、大體量融資平臺的央企投資光伏電站,毫無疑問具備強大的融資能力和市場議價力。
此外,中國與歐盟日前就光伏貿易爭端基本達成一致,但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調查仍在進行當中。這也意味著我國光伏產業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是,危與機并存,我國也多次公布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示范區等利好政策,未來通過市場化手段發展這一戰略性產業是必然之舉。<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558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