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的數據中心投資增長了22%,從2011年的約860億美元增長到1050億美元。中國目前有將近54萬個數據中心在運營,并正以每年18%的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與數據中心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也將達到千億規模。
伴隨這一快速發展的行業趨勢、如何優化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如何在數據中心實現真正的綠色節能,提升數據中心運營效率?這些問題都倍受關注。
數據中心進入高速發展期
在2013中國數據中心峰會上,IBM大中華區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數據中心業務總經理孫建鋼表示,數據中心進入高速發展期,政策也全面放開,鼓勵云數據中心的發展。
在政策層面,國家在鼓勵云數據中心的發展,科技部印發了中國云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去年底,工信部明文鼓勵民營企業進入IDC。另外,住建部已經在90個城市成立智慧城市試點,工信部對數據中心有了標準的分類,總體來看,國家在引導數據中心在往健康良性的道路上發展。
在產業驅動層面,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智能手機用戶大幅增長,手機功能遠遠超過了通信等基本需求。從云計算角度來看,智能手機也是一種云端,云端的特點就是越來越多樣化,以后可以預見的是,家里的冰箱、空調、汽車都有可能連入互聯網。這么多的終端連接,被感知后收集到的數據就是大數據,它帶來的價值遠遠大于數據分析本身,將在方方面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
孫建鋼表示,今后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將走向大型化,云計算將為其帶來實質性的變化,和幾年前停留在概念討論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如何利用云,首先就虛擬機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幾大技術走勢確定
孫建鋼表示,在信息化發展和云計算的背景下,模塊化、自動化、綠色等技術特色在數據中心的趨勢得到了業界共識。
模塊化數據中心部署安裝方便、節省成本,未來還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逐步增加計算能力,快速擴容。數據中心建設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的業務增長變化,模塊化的數據中心充分考慮到循環利用和可持續性增長,使未來面臨升級時會更加得心應手。
數據中心自動化,就是要具備虛擬化技術、運營協調、網絡負荷管理、服務器自動化、存儲自動化、策略設置等完整自動化功能,可幫助用戶充分應對業務和管理挑戰,實現手工流程自動化,在節約成本的同時,真正幫助企業實現安全、高效和7x24無人值守的新一代數據中心。
在綠色循環利用方面,和傳統的采用散熱片對芯片散熱的手段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采用熱水散熱技術,即一定溫度的熱水進去,一定溫度的熱水出來,為芯片降溫,能夠做到零排放和循環利用。
另外還可以看到的一個趨勢是數據中心本身的功能也在產生分化,最典型的是運營商和銀行的數據中心,有后臺的數據中心,有運營的數據中心。
SDN(軟件定義網絡)也正在成為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數據中心是一個能源大戶,客戶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數據中心需要內嵌很多管理軟件,以靈活配置資源,應對運維、運營和管理方面的挑戰。SDN的普及將有利于按需付費模式的推廣,可以預見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這樣的方式。
數據中心存在生命周期
目前國內仍處于數據中心的建設階段,對數據中心存在生命周期的特點認識不夠。孫建鋼表示,數據中心本身的發展是有生命周期的,比如內部建筑是有生命周期的,十幾到幾十年不等;數據中心內部配置的空調等設備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五至七年不等;IT設備也有生命周期,三到五年不等,不同生命周期的產品在數據中心里面混合在一起,對管理和規劃都提出了挑戰。
數據中心從最早的咨詢、設計、規劃、建設、調試、運維、交互,一直到數據中心的成熟、改造等,有一套完整的生命周期,甚至有的數據中心還會退休。
那么對數據中心的建設者來說,應該對整個數據中心的生命周期有一個全局的觀念,做好規劃,讓數據中心在各個生命周期都發揮作用。比如,隨著時間的演變,數據中心承擔的功能也在發生著變化,有的數據中心會變成業務中心,推動業務發展,有的數據中心變成內容中心,有的數據中心則變成平臺經濟,不管建設智慧城市,還是電子商務,都通過數據中心來打造一個平臺,幫助產業進行升級改造。
大型數據中心的建設可能需要三年五年,甚至七年,建設者可以參考一些標準,但不管是國標還是行標,所有的標準確立都有一定的滯后性,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孫建鋼建議,建設者在規劃之初,要合理的吸收一些前瞻性的理念。<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541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