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電工業》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火電設備產業、水電設備產業、核電設備產能利用率在70%~75%,光伏設備產能利用率只有不到60%,風電設備產能的利用率不到70%,變壓器行業產能利用率僅為50%左右。三大電站鍋爐廠的產能總共有9000萬kW,但實際的產量只有5000萬kW,產能利用率僅為55.56%。另據相關方面統計,2012年底國內多晶硅產能已經達到年均19萬t水平;而目前光伏電池開工率僅57%,多晶硅開工率更是低至35%,屬于嚴重過剩。
“產能過剩導致行業毛利率顯著下滑、行業質量事故頻發、小型廠家以次充好、國內廠家競爭力下降等問題,產能超過市場需求一倍以上的惡果導致市場無序競爭愈演愈烈!碧刈冸姽た偨浝矸N衍民表示。
20世紀七八十年代,變壓器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約為20%,兩三年前還約為8%,而去年500kV以下產品的平均利潤率僅在2%~3%,不少企業走進負利率時代。在招投標市場上,國內電力行業招標時多采用最低價競標的方式,也導致了設備生產企業的降價競爭,這種惡性競爭,將使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低價競銷甚至假冒偽劣等情況越加嚴重。
以發電設備為例,產品的價格一路走跌。與2008年相比,百萬機組用鍋爐的價格降低了3.4億元左右,百萬機組用電站汽輪機價格降低了1.2億元左右,百萬機組用發電機的價格降低了2000萬元左右。近些年來,輸變電設備價格下降也特別嚴重,大多數產品售價已經處于與成本接近的水平,企業沒有利潤。在這種情況下,對產品質量造成了嚴重損害。再加之物價水平持續上升,這些企業無力給職工提供與社會經濟環境相適應的薪酬,致使隊伍難以穩定,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也愈加突出。
顯然,產能過剩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電力設備行業的發展。專家建議,應該通過提高能耗指標、環保核查標準、銀行信貸、問責制等行業門檻,以市場手段實現優勝劣汰,從而防止產能過剩進一步惡化。
“在電工行業的各產品領域產能過剩問題的確比較普遍,而這不僅僅是低端產品特有的現象,一些高端產品也開始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楊啟明表示,“盡管行業內產能過剩的現象短時期內無法徹底改變,但尋找改善的途徑勢在必行,應鼓勵企業做一些技術附加值高、有特殊市場需求的產品來緩解產能過剩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對于去產能化的問題,最根本的辦法是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首當其沖是以市場為導向促進高端產品發展,化解產能過剩。另外,鼓勵企業到海外去發展,或者通過兼并重組,以轉移和消化過剩產能。<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510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