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歐盟委員會決定,從6月6日到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此后4個月稅率將升至47.6%。
據報道,目前正處于60天低稅率“窗口期”,不管最終磋商結果如何,我國光伏企業愈來愈認識到,僅靠低成本、低價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國際市場開拓應著眼于核心技術的開發上。
光伏出口坐上過山車
“現在加收11.8%的反傾銷稅,我們的光伏電池片價格已超過韓國、臺灣地區,跟歐美差不多了。如果稅率提到47.6%,那連一塊電池片也賣不動了!6月6日,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營銷總監劉建力表示,去年美國“雙反”對我國光伏行業造成較大沖擊,歐盟作為中國最大光伏海外市場,這次征收反傾銷稅無異于雪上加霜,幾乎是致命的打擊。
據山東省商務廳統計,2012年山東省企業向歐盟出口光伏產品4.3億美元,其中東營光伏這家企業出口最多,達2億余美元。
“從國家層面看,4.3億美元只是全國光伏出口歐盟204億美元的零頭,占比僅為2.1%。而就全省外貿出口來看,去年我省出口總額為1168.1億美元,光伏產品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因此對我省外貿總體影響不會太大。但就產業來說,由于我省光伏產品80%至90%的銷售依賴海外市場,其中60%至70%銷往歐盟國家。歐盟征收反傾銷稅后,勢必讓山東出口企業的日子更為難過!笔∩虅諒d進出口公平貿易處處長尹平判斷說。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山東省光伏太陽能產業通過引進外資和自主投資,在晶硅電池、薄膜電池、太陽能組件等領域新上了一批項目,形成了以東營光伏、力諾光伏、皇明太陽能、孚日光伏等骨干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不過,在此次全國143家應訴的光伏企業中,由于我省單個企業產能都不足10億美元,沒有一家進入歐盟反傾銷的調查名單。
“在‘十一五’中期,南方很多制造光伏的大企業已經在海外上市,而山東省的光伏產業才剛剛起步,尚未形成規模。”據省商務廳科技處處長許冰波介紹,我省對光伏產品出口進行專項統計是從2010年才開始的,2010年出口6億多美元;在2011年達到頂峰,達8億多美元,出口企業有20多家;2012年受美國“雙反”影響,銳減到了4億多美元;今年延續頹勢,出口企業不足10家,1至4月份為6200多萬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58%;現在又逢歐盟反傾銷,業內估計整個行業在經過洗牌后,2014年將跌至谷底。
“從出口的軌跡上就能清晰地看到,我省光伏產業的發展在短短數年間經歷了過山車式的大起大落,目前面臨困難的局面。”許冰波說。
“兩頭在外”受制于人
許冰波說:“我們的光伏產業是典型的‘兩頭在外’,一個是原材料和加工設備在外,另一個市場在外,而我們的光伏產業集中在中下游。因此,只要海外市場一有風吹草動,我們的企業就會頭疼腦熱。”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顧春太說,光伏產業作為新能源產業或戰略性新興產業被我國多地政府看重,大力支持,因而獲得了快速發展。但光伏產品價格相對較高,是需要建立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礎之上的。隨著光伏產業在各地一哄而起,產能過剩成為必然結局。在這種條件下,只能依賴出口。但我國光伏產業的技術水平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依靠價格競爭漸成常態,最終導致了歐盟的報復。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446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