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大電網堅強可靠 轉變能源發展方式需要大電網正文

大電網堅強可靠 轉變能源發展方式需要大電網

2013/3/26 10:46:52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這幾天,春季的大風為華北地區帶回了難得的藍天。在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提出,“重現藍天”不能只靠刮風,關鍵是轉變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能源發展轉型的關鍵在于電力。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電力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實現遠距離、大容量、高效率的電力輸送,需要堅強可靠的大電網。

    大電網是大范圍優化配置能源資源的重要平臺

    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開發利用方式粗放,大量消耗、污染水資源,酸雨影響面積達到了國土的八分之一。環保部《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分析,我國酸雨主要集中在長江沿線及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長江三角洲,華東、華中多個省份部分地區及廣東中部等經濟發達、火電廠密布的地區。

    過去,電力供應和消耗總量較低,以省或區域為單位的就地平衡可以維持運轉。但隨著總量成倍增長,發達地區不得不直面資源短缺、生態惡化的雙重壓力;資源富集地區則有能源科學、集約開發的強烈訴求。與此同時,運煤壓力也讓交通運輸不堪重負。

    兩個月前,國務院正式印發了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其中的國家綜合能源基地示意圖,表明了我國主要能源生產區、消費區逆向分布的基本情況。

    隨著現代化、城鎮化發展步伐加快,我國電力需求仍將保持持續較快增長。很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是我國的主導能源資源。規劃指出:“我國區域經濟和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協調,能源供需逆向分布矛盾突出,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跨區輸煤輸電能力不足,缺煤缺電和窩煤窩電并存現象時有發生。”跨區輸煤,燒的是更貴的油,運到消費地區要增加一半以上成本;東中部燒煤發電,卻已無新增火電廠的環境空間。省內、區域內自我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縱橫數千公里的能源大規模流動,需要站在國家層面統籌考慮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的規劃建設。

    近年來,我國新增發電能源的60%位于西北,而負荷的60%以上在東中部。盡管伴隨西部大開發和產業結構調整,西部用電增速加快,但從經濟、人口密度來看,東中部仍將是負荷中心。

    大電網調劑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電源余缺消長的作用,已在特高壓聯絡線的運行中初步顯現。去年,國家電網跨區交易電量比2003年增長9.5倍。特高壓等大通道消納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富余水電,四川借助兩條輸入華東的特高壓直流通道,和聯接西北的500千伏工程,全年外送水電達到344億千瓦時的新高,也為長三角地區提供了應對夏季高峰的電力支持。

    然而,目前來看,我國能源基地到負荷中心的遠距離、大容量、高效率輸電通道的發展,依然滯后于電力生產外送與用電需求的增長。據預測,東中部2020年受入電力將接近總負荷的30%,我國跨區輸電規模和距離將明顯超過國際上其他大電網。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說,從經濟、技術、安全多個層面綜合比較,構建1000千伏跨區大受端網架,形成“三華”同步電網是合理選擇。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能源需求總量將持續增長,能源供需矛盾和環境壓力進一步凸顯,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大范圍配置能源資源的需求不斷上升,能源供應形勢不容樂觀。過度依賴輸煤的能源配置方式、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亟待實現戰略性轉變,迫切需要發揮大電網遠距離、大容量、高效率、安全可靠輸送電力的功能。

    大電網有利于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

    地鐵停運,大量乘客滯留;公路交通大面積擁堵;煤礦工人被困地下無法升井;銀行系統癱瘓……這并不是好萊塢災難大片的夸張鏡頭,而是2012年7月底印度連續兩次大停電中的真實情景。這場空前的大停電覆蓋了印度一半以上的國土,總共殃及數億人。

   印度官方調查報告分析原因是:一些電力公司采用非計劃交易,過度用電導致唯一的聯絡線重載;而各邦調度對上級調度指令響應不足。印度與中國同為發展中國家,也是能源消費大國,都存在能源資源與能源消費呈逆向分布的特點,都有遠距離大規模輸電的需求,電網的組成也頗為相似。但是,印度在2002年就強調了私營公司在電力基建和改革中的主導作用,電力管理松散,電力基礎設施落后,各邦自行其是,調度失控,最終導致系統崩潰。與之相反,中國則堅持了電網和調度一體化垂直管理,堅持電網與電源統一規劃協調發展,堅持了電網發展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調度、統一管理。

    近10年來,大停電在世界范圍內并非偶然。2003年8月,美國、加拿大部分地區發生特大停電事故,導致至少8人死亡,共5000多萬人受到影響,直接經濟損失達60億美元。2009年11月10日夜間,巴西最大的兩個城市里約熱內盧、圣保羅及周邊突遭大停電,超過巴西總人口四分之一的民眾陷入黑暗。2011年9月,韓國首都首爾及仁川、釜山等多地發生大規模停電,交通癱瘓,通信信號中斷,寫字樓、商場一片混亂,全國有212萬戶家庭停電。

    有統計數據顯示,近20年來,全世界損失負荷超過500萬千瓦的大停電事故有22次。電力可謂現代社會運行的血脈,其生產、輸送、消費都在一瞬間,安全要求極高,如果安全得不到保證,一切都無從談起。大面積停電將帶來以幾何級數擴散的經濟損失,更將動搖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根基。

    中國工程院院士、穩定性理論及電力系統自動化專家薛禹勝認為,全球歷次大停電一致的教訓是,應該在統一的框架下,綜合電業體制、市場運營、監管規則、規劃設計、仿真分析、信息工程、調度運行、控制技術、科技投入和人才培訓等方面進行防御。

    國家電網擁有商業運行數年的特高壓交流、直流輸電線路,也是世界上唯一沒有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的特大型交直流混合電網。國家電網具備了堅強合理的電網結構,完善可靠的控制保護、自動化系統和嚴格科學的管理方式三個必備條件,同時不斷完善應急處置機制,提高了大電網集團化處置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實戰能力。

    2012年夏季,強臺風“蘇拉”在福建北部登陸后,福建500千伏和220千伏電網系統未受影響,兩萬多戶因配網受損停電的用戶當天即恢復用電。而2012年10月底颶風“桑迪”過境北美,一周之后仍有超過100萬戶無電可用,多家供電企業各自開展搶修,進展不一,導致受災地區民眾不滿。此時正值美國大選,紐約一位選民直言“誰能恢復供電就把票投給誰”。

    大電網實施“四統一”,可有效發揮集約化效益,從規劃設計、調度管理、建設運行、技術標準等諸多方面提升安全水平。反觀之,如果電網運營主體越多,跨地區的技術和管理將越復雜,加上地方利益訴求、監管薄弱等因素,將大大削弱局部電網抵御風險、保障安全的能力。在2008年冰災、汶川特大地震及2010年玉樹地震中,防災抗災能力較差的恰恰是地方管理的小電網,當地搶險和重建得到了國家電網的大力支援。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這將進一步促進在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增強事故時相互支援的能力,并解決保障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的穩定性問題。

    大電網有利于清潔能源發展  

  • 1
  • 2
  • 總2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大電網堅強可靠 轉變能源發展方式需要大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2391.htm
文章標簽: 大電網/能源發展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