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年各地項目火熱上馬、成為政府眼中香餑餑,到如今標志性企業破產、行業整體落入低谷,光伏產業近十年的發展軌跡猶如坐了一趟過山車。
成也外需,敗也外需。如果把無錫尚德的破產看做外部需求刺激時代的終結,那么正在發展的國內市場顯然是光伏產業未來的立足之地。行業專家認為,應從淘汰產能減少供應和加速培育國內市場需求兩方面入手,解決目前光伏產業面臨的困境。
淘汰過剩落后產能
根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提供的數據,光伏組件價格從2011年的每瓦1.4美元下降至目前的0.7美元,與此同時,全球太陽能光伏總產能大于實際需求量1.5至2倍。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加工與制造國家,產能過剩的情況在中國尤為嚴重。
“還是要整合一部分企業!闭憬柲苄袠I協會秘書長沈福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光伏產業在政府的推動下快速發展,海外市場的旺盛需求和高額補貼使得行業過度依賴出口市場。不過,隨著歐美國家經濟衰退,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得我國光伏行業進入寒冬。
美國2012年11月對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片等產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讓不少中國光伏企業直接退出了美國市場。
歐美國家的貿易壁壘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中國光伏企業的結構性產能過剩以及惡性競爭等問題恐怕也難辭其咎。沈福鑫表示,整個行業應該提高準入門檻,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大肆擴張,價格戰更是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沒有好處。
中國工商聯合會新能源商會副秘書長史利民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目前光伏行業不僅存在供需失衡的問題,而且還存在著一些無效產能。這部分無效產能由于技術落后,生產出來的光伏產品轉化率較低,不能被目前的市場所接受!巴ㄟ^行業整合淘汰落后產能,來更好地應對市場需求。此外,企業自身也要苦練內功,在技術、管理方面進一步強化,才能使行業步入健康發展軌道。” 史利民表示。
加速培育國內市場
在2013年1月9日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確立了今年中國光伏發電裝機10GW的目標,而2012年的計劃是4.5GW。國家能源局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會后透露,我國光伏“十二五”規劃容量調整落定,將從21GW調整至35GW。
從國外的成功經驗來看,光伏應用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
以德國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為例,居民只需到規劃部門填一張申請表,銀行就會實地考察屋頂面積、光照條件等,以此確定貸款發放。隨后安裝公司會上門安裝屋頂光伏電站。組件采購加上其他設備等方面的費用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如果沒有政府方面的補貼,以及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分擔,這對普通居民來說難以承受。
沈福鑫呼吁,要加快對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的培育,政府在出臺扶持政策的時候應該多考慮光伏發電應用市場,調高分布式上網的電價補貼力度。此外,沈福鑫認為政府要有指標地讓用電大戶帶頭使用光伏發電,起到示范作用。
史利民也表示,針對目前光伏產業現狀,國內市場加速發展是一種必然。要讓電站投資人獲得實實在在的利潤,才能刺激國內光伏用電市場的發展,從而改變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局面。 ▇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238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