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3年伊始,剛剛擺脫2012末日的煎熬,一場突如其來的霧霾天氣又席卷了大半個中國,讓沉浸在新年喜慶氣氛的人們呼吸困難。當PM排放被認定為霧霾污染的主要來源時,人們把目光投向了一項著眼于未來長遠的有效環保途徑——中國新能源汽車。業界普遍認為,當前汽車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在節能汽車推廣政策及節約能源、新能源車輛稅優惠政策不斷推進的帶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極佳的發展契機。但是,一直處在徘徊不前狀態下的新能源產業要想撥云見日,還需要提高自身產業化程度和核心技術水平。
霧霾襲城 汽車排放乃元兇之一
截至1月28日,霧霾帶來的“污染帶”貫穿我國中東部地區,近30個城市陷入重度污染,污染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
連日霧霾天氣的籠罩引發了各方對于其成因的討論。北京市政府宣稱,除了氣象原因和周邊環境傳染,污染物排放是霧霾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主要污染源為機動車尾氣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和中央氣象臺的一些專家學者也表達了相同看法,認為霧霾肆虐有相當部分的污染源來自燃油車尾氣。
雖然2012年的數據尚未公布,但據環保部日前發布的《2012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顯示,2011年全國汽車銷量達到1850.5萬輛,機動車累計保有量達到20754.6萬輛,與此同時帶來了4607.9萬噸的排放污染物,其中氮氧化物(NOx)637.5萬噸,顆粒物(PM)62.1萬噸。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我國城市空氣開始呈現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復合污染的特點。汽車排放是污染物總量的主要貢獻者。”環保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表示。
一項最新研究報告表明,目前全國機動車排放占城市大氣污染物排放量30%以上,北京等大城市則已經超過50%;機動車污染排放是造成城市灰霾和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機動車保有量連年急劇增長帶來的排放污染,已成為中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要治理霧霾就必須加強對機動車污染的控制。
汽車減排成治“霾”運動主題
持續霧霾天氣說明,污染物的排放已超過了環境自凈能力,節能減排再次引起人們關注。
霧霾發生后,中央和各地均采取了緊急應對措施,其中汽車排放新規備受關注。環保部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繼續強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量的控制,重點抓好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工作。環保部還發布《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五階段)》第二次征求意見稿,新增了顆粒物粒子數量(PN)污染物控制項目,并加嚴了污染物排放限值;輕型汽車單車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減排氮氧化物25%-28%,減排顆粒物82%。
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24日召開的2013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表示,目前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還在增長,城市環境污染仍然十分嚴重;2013年要在113個環保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開展包括PM2.5在內的6項指標監測,同時采取綜合措施,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
商務部14日還特別發布了《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明確根據機動車使用和安全技術、排放檢驗狀況,國家對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實施強制報廢。該規定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作為霧霾最大受災區,北京先是啟動應急方案,包括責令部分機動車停駛等,后宣布自2月1日起率先施行“國五”排放新標準,3月1日起停止銷售注冊不符合新標準的輕型汽油車。
此外,天津、青島、濟南、武漢等城市相繼相應號召,紛紛將機動車限行、汽排新規作為防治霧霾等空氣污染問題的重點措施。一場聲勢浩大的全國治“霾”運動正在展開。
減排新規受困油品質量
為解決灰霾污染問題而制定的一系列機動車限行或淘汰、汽車排放新規,把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的中國汽車行業推至輿論浪尖。行業普遍認為,排放標準升級會對傳統汽車生產商造成沖擊,而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因此受益。
環保部出臺“國五”新標準引起傳統汽車從業者的擔憂,是因為機動車燃油質量標準還跟不上排放新標準的腳步。目前,除北京、上海等城市,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汽油依然在執行“國三”標準,而“國四”標準的實施日期已被推遲至2013年7月1日。因此,汽車排放標準一下子從“國三”跳到“國五”,這不得不讓人擔心。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即使“國五”新標準比“國四”更加嚴苛,對汽車污染物排量的要求更高,目前國內尚不具備即刻實施的條件。
影響“國五”排放新標準不能馬上實施的因素,一方面是短期內部分汽車企業尚不具備相關技術和設備,另一方面是實行“國五”還需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汽車廠商、消費者等統一意見,而這一過程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但歸根到底,“國五”新規能不能施行最關鍵問題是油品質量。目前國內成品油質量尚處在“國三”水平,含硫量很高,達不到“國五”標準的要求。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絕大多數油企由于技術和設備滯后的原因,還不能實現低硫燃油的批量生產和大規模供應。制約油品升級的另一關鍵因素是成本問題。石化業內人士估算,油品質量每提升一個層級,每升油價成本要上升0.5元,這成本由誰來承擔是個難題。此外,油品升級也會給車企帶來造車成本的增加。此前“國三”升級到“國四”,為了改造汽車的動力和排放系統,生廠商每造出一輛車就要增加近千元的成本。如今要從“國三”升級至“國五”,所需的造車成本只會有增無減,這些汽車制造商更是難以接受。因此,如果燃油質量問題不能解決,以及油品升級涉及的各方利益得不到妥善處理,就很難從源頭上保證“國五”排放新標準的順利實施。
節能減排當前,油品質量升級卻舉步維艱,機動車限行、限排甚至強制淘汰,都只是暫緩之計,這無疑給霧霾防治等環保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捌囄矚獾奈廴疚镏校蚺欧盼锸侵饕煞,按照目前實施的汽油“國三”標準(汽油含硫量不超過150ppm,柴油含硫量不超過350ppm),超過2億輛汽車排放的顆粒物將不止是2011年的60萬噸了!敝袊h境監測總站一位不愿具名的學者如是表示。他同時強調,強制限行或淘汰高排量汽車不是長久計策,需要結合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而政策繃得太緊就很可能造成行業波動;但如果非要從汽車減排方面來處理灰霾等空氣污染問題,長遠來看,唯有發展新型汽車是可行之路。
新能源汽車有望突圍“霧霾”
與上述學者的看法相似,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也認為,解決霧霾等空氣污染問題,一方面是要限制燃油車,另一方面是大力發展純電動及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他舉例說,一座城市如果投入1000輛零排放的純電動巴士,則可以減少碳排放量13.797萬噸,相當于種植378萬棵樹木,也就是說可以在城市中打造一個萬畝森林公園。
在霧霾接連肆虐而苦無良策的背景下,中國將更加重視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使用。業界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撥云見日的日子不遠了。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不僅能減少尾氣排放,而且還能降低對資源的消耗和依賴。因此,眾多汽車產業發達國家都紛紛出臺措施鼓勵節能車的發展。雖然近幾年,中國政府也一直倡導發展節能車,甚至把純電動車立為重點項目,希望以此來實現“彎道超車”的目標,但經過幾年的市場考驗,節能車目前還只是停留在節能構想中,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2012年中國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930.6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28萬輛,占全部汽車銷量的比例僅為0.07%,相比2011年的1.26萬輛僅增長1.6%。就新能源汽車銷量來看,純電動汽車為1.14萬輛,同比增長不到2%;插電式混合動力1416輛,同比也僅有8%的增長率。
早在三年前,國家相關部門就提出要實現2012年2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目標。而如今上述數據表明,雖然近兩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長,但并未實現計劃中的目標。節能車普及之路還很漫長。
專家分析認為,造成中國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低的原因,除了價格高、動力不足、續航能力差而遭到市場冷落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還未能意識到空氣污染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即便如此,全國乘用車聯合會副秘書長崔東樹依然認為,新能源汽車增長緩慢傳遞出來的市場信號是積極的,這說明這個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在節能汽車推廣政策及節約能源、新能源車輛稅優惠政策不斷推進的帶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而當前汽車污染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則給這個市場提供極佳的發展契機。
相關政策方面,2012年國家繼續擴大新能源補貼范圍,將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由原來的5個增加至25個;《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確定了純電驅動戰略,重點支持29個任務方向,著力推進關鍵零部件技術、整車集成技術和公共平臺技術的攻關與完善、深化與升級;1月23日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將在北京、上海、重慶等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配套建設充電樁、充(換)電站、天然氣加注站等服務網點,著力研發高性能動力電池和儲能設施,建立新能源汽車供能裝備制造、認證、檢測以及配套標準體系,到2015年形成5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從行業運作來看,一些本土品牌企業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頻繁介入新能源領域。比亞迪推出零元購車;榮威汽車自主研發的“三電”技術實現了電池、電機、電控三個核心部分的完全自主化;江淮汽車推出的新能源車“定向購買”和“整車租賃”,開辟了新能源車的新營銷模式……而國外品牌更是抓緊了自己的進攻步伐,如大眾、別克、豐田等廠家都已經或即將把自己的新能源車推向中國市場,而這些品牌的技術優勢明顯,必將在我國的新能源車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分會會長蘇暉表示,這些積極政策和市場動作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前奏,未來十年內中國汽車市場格局將會發生震蕩性的變化。
動力電池技術有待改進
一場霧霾天氣讓人們重新審視和關注新能源汽車。節能車的發展和推廣已到了刻不容緩的重要關頭,而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部件——動力電池似乎也看到了新曙光。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214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