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如何在能源資源本身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保障能源的長期穩定供應?在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要求下,電網企業如何作為?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電力公司總經理孟慶強。
記者:“十二五”期間,重慶GDP將保持12.5%左右的增速,但重慶本身的能源資源稟賦不足,在您看來,如何才能保證重慶發展所需要的長期穩定的能源供應?
孟慶強:是的,重慶貧煤、少水、多氣、無油,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資源不占優勢,但經濟發展很快,能源需求增長也很快,預計到2015年全市電力需求將達到2100萬千瓦,2020年將達到3300萬千瓦,電力供需矛盾突出。預計2013最大電力缺口超過270萬千瓦。同時,重慶外購電呈逐年增長趨勢。“十一五”期間,外購電483億千瓦時,占統調用電量的24.4%。
2012年,重慶GDP增速13.6%,全社會用電量為723億千瓦時,外購電達到15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9%。
因此要保障重慶長期穩定的能源和電力供應,“十二五”期間,迫切需要加快特高壓電網發展,將重慶納入全國資源配置平臺,構建安全、經濟、清潔、可持續的能源供應體系。這也正是今年兩會我關注的重點——推動特高壓入渝。
記者:去年冬天以來,包括北京在內的華北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大范圍、長時間的霧霾天氣,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您認為電力能源行業在減少霧霾天氣上應該有何作為?重慶市電力公司在保護環境上又有何舉措?
孟慶強:控制霧霾天氣,關鍵在于減少污染物排放。作為電力能源行業來講,應該改善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水電、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減少燃煤比例;推廣電動汽車,完善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重慶市電力公司積極支持低碳經濟和綠色電網發展,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了免費接入電網服務,扶持光伏發電產業。加大電網自身節能改造的同時,充分發揮節能服務公司作用,推動社會客戶開展節能降耗。強化發電權交易,全額消納水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上網電量,實現年均碳排放量減少1000萬噸。
重慶地處四川盆地邊緣,受地理環境和經濟快速發展等因素影響,環境容量有限。到2015年,我市氨氮、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將比2010年分別減少8.8%、7.1%、6.9%。重慶市電力公司呼吁并積極支持特高壓電網入渝,適當利用外來電力,減少本地煤電機組排放量。
在推廣電動汽車方面,重慶公司已開展了大量工作。今年,重慶公司將進一步推進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計劃投資2500萬元,配套公交集團電動客車投運方案,建設1座純電動客車充電站和10座混動客車小型站,為市民綠色出行提供便利。
同時,我們積極配合重慶市規劃局編制完成《重慶市主城區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布點規劃》方案,到“十二五”末,重慶公司規劃累計投資5億元建設各類充換電站30座。
記者:我們注意到,近年來重慶的智能電網發展很快,您能否具體介紹一下?
孟慶強:重慶市電力公司“十二五”智能電網發展規劃目標是,助推重慶市落實314戰略部署,支撐“智能+互聯”城市建設規劃,將重慶電網建成堅強自愈、集成優化、兼容互動、清潔經濟的國內外一流智能電網。我們計劃“十二五”期間,投資100億元實現這一目標。
在具體舉措方面,我們規劃建設1000千伏雅安-重慶-武漢特高壓交流通道、±800千伏哈密北至重慶特高壓直流通道,在渝形成交直流混合送電格局,融入全國資源配置平臺。支持重慶百萬千瓦可再生能源建設,全額消納可再生能源。全面建立一體化的輸變電狀態監測和管理平臺,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基本實現直升機、無人駕駛航空器巡檢;建設智能化變電站200座;主城區配電自動化系統覆蓋率達到100%;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實現公司直供直管區域 “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完成市、地、縣三級調度機構智能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建設,220千伏及變電站覆蓋率達到100%,光纖通信覆蓋率達到100%,建成SG-ERP,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三流合一。 ▇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168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