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發展光伏、風電、天然氣等分布式電源,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優化能源結構、提高傳統能源利用效率,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中國也不例外。
但是,分布式電源項目裝機容量小,客戶類型多樣,加之發展初期,相關界定和標準不規范,政策、標準不配套、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分布式電源發展。此外,其并網建設和管理多樣、復雜,對電網企業服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2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對分布式電源、微電網,以及如何支持光伏產業渡過難關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多次專題研究,并將促進我國分布式電源持續健康發展列為重點工作。2012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我國首個支持分布式光伏并網的文件《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在此基礎上積累經驗,公司組織骨干力量,經反復研究、多方征求意見,編制了《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于2013年2月27日正式向社會各界發布,將承諾擴大到所有類型分布式電源。
電網企業為分布式電源發展提供優惠并網條件、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具體措施包括:為項目業主提供接入系統方案制定、計量裝置安裝、并網驗收調試、政府補助計量和結算等全過程服務,不收取任何服務費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風電項目不收取系統備用容量費;由電網企業承擔接入公共電網的分布式電源項目送出工程以及公共電網相關改造工程投資。
上述措施大大減少了項目業主的投資成本,尤其對于裝機容量較小的項目,優惠作用更為明顯,而這部分成本將全部由電網企業承擔。從4個月的運行情況來看,電網企業嚴格落實服務承諾,大幅讓利,在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方面已初見成效,相關工作得到包括光伏產業上下游企業在內的各方面積極評價。
但從長遠來看,隨著我國分布式電源的大規模發展,如此大幅度的優惠條件將給電網企業增加大量工程建設和管理成本,也將對電網和分布式電源可持續發展帶來影響。初步測算,僅考慮2015年底實現100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和1000個天然氣分布式電源項目的規劃目標,電網企業為此增加的工程建設成本就將超100億元。
其實,看看德國的分布式電源發展情況來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近幾年德國分布式電源發展迅猛,年度新增光伏發電超過700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容量占比近80%。筆者發現,德國完善的政策體系有力地保障了分布式電源的可持續發展。
德國建立了科學合理的政策體系,引導分布式電源科學有序發展。該國從2009年開始鼓勵客戶自發自用,對自用電量進行額外補貼,自用電量比例越大,補貼程度越高。此項規定實際上是鼓勵客戶合理確定項目裝機容量,或配置儲能裝置,盡量減少客戶余電上網,大大降低了配電網改造成本。
德國還立足于電力系統整體,考量分布式電源發展的經濟性,強調“誰受益、誰掏錢”原則,體現社會公平。分布式電源接入系統工程建成能夠使電源開發商賺錢,因此規定接入系統工程費用由電源開發商承擔。分布式電源改造成本和系統備用容量費用由全國電力客戶分攤。
借鑒德國的發展經驗,建議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加快制定和發布分布式電源接網成本和電網改造成本的激勵政策,進一步提高分布式電源項目經濟性,合理補償電網企業成本投入。
實現分布式電源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培育我國分布式電源相關產業,促進其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推動國家能源變革,保障能源可持續供應的重要途徑。電網企業的服務承諾和相關實踐,是推動國內分布式電源市場建設的積極力量,但一方之力仍顯微薄。只有包括政府在內的相關各方攜手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促進分布式電源可持續和健康發展。 ▇
http:www.mangadaku.com/news/4133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