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陷入全行業困境,眾上市公司不得不紛紛忙于應對。航天機電最近公告,公司及全資子公司上海神舟新能源轉讓各自持有的內蒙古神舟硅業25.13%和4.57%的股權,最終大股東共以4.88億元受讓了上述股權。
交易完成后,航天機電對神舟硅業的合并持股比例將由之前的49.33%下降至19.63%,神舟硅業變為航天機電參股公司。
多晶硅瘦身乃迫于市場競爭
目前,多晶硅價格已經從100多美元跌至20多美元,而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多在40、50美元,在海外多晶硅生產成本降至十幾美元的背景下,國內企業開工率非常低。
民生證券光伏行業分析師王海生認為,面對很難東山再起的局面,航天機電選擇瘦身是一件很有利的事。它的幸運之處在于背靠一個有實力的大股東。
終止光伏電站項目
就在大量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進軍光伏電站之時,銀星能源卻選擇性退出。最近,銀星能源公告,公司擬終止在內蒙古赤峰市合作開發光伏電池組件的項目,終止與約旦清潔能源公司合作開發約旦光伏電站項目。
王海生認為,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轉做光伏電站,若建電站自己運營的話,靠每年賣發電量,實際上拉長了貨款回籠期,影響制造環節資金周轉。另外,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對于制造企業來說,完全是另外一個行業,轉行者會面臨許多技術和經營的風險。
此外,中國光伏并網率不高,如青海曾有并網不足50%的報道,因而建光伏電站同樣會步履維艱。
不過,類似中利科技這種建電站變賣迅速回籠資金運營模式相對好很多。但這需要有超前戰略,才能保障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下及時拿得到訂單。
清算光伏公司
最近,孚日股份公告,以450萬歐元出售博世太陽能6.4%的股權。博世太陽能經營范圍是研發、生產和銷售CIS薄膜太陽電池組件。此前,公司決定將參股公司埃孚光伏(占比50%)清算解散。埃孚光伏的主營業務是生產、銷售太陽能電池組件,由于公司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不再具備可持續經營的經濟基礎,因此依法將其清算并解散。
不僅是中國企業,西門子、博世集團等行業巨頭也打算退出光伏。光伏研究機構GTM Research估計,未來三年,如果中國沒有大幅度提高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規劃目標,全球預計將近60%現有企業將退出光伏行業。▇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949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