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譏諷太狗血,有人贊美是創舉,不論如何,在2012年年尾的時候,雷士照明和德豪潤達還是走到了一起。這對“伉儷”一個因內部爭斗而飽經風雨,一個因市場需求不足而深陷過剩之困,雙方的聯合給外界無限遐想。
1月6日,中投顧問光電行業研究員田博生表示,德豪潤達并購雷士照明上演了一番“蛇吞象”好戲,但遭到資本市場唾棄,其主要原因在于,一向不按常規“出牌”的雷士照明操盤手吳長江的股份賣出與買入的過程讓人生疑,經營手段讓人難以理解,使避險情緒回潮。
機構不買賬
2012年12月31日,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在微博中說,LED的發展及普及超出所有人的預料,讓傳統照明企業面臨巨大挑戰,不轉型必將淘汰,雷士的優勢在于品牌和渠道,與德豪的合作是強強聯合,在LED整個產業鏈上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對雷士和德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吳長江的看法得到不少業界人士的認同,“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成為關鍵詞。
“可以說,品牌與渠道就是雷士照明的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比A泰證券判斷,德豪潤達與雷士照明聯姻的意圖,是為LED芯片產能的集中釋放做好銷售渠道的準備,利用雷士照明的渠道優勢將是德豪潤達入主的主要動機。
吳長江在微博中表示:“我希望用時間和事實來證明我所做所努力和犧牲是正確的,是值得的!請大家關注2013、2014年中國照明行業的巨變吧。”不過,無論是吳長江的吶喊,還是行業分析人士的助威,資本市場對這場充滿想象空間的聯姻,并未表現出多少熱情。
2013年1月4日,看著德豪潤達股票的走勢,廣州投資者王先生還悔恨不已。2012年12月27日,德豪潤達發布收購吳長江所持雷士照明部分股份公告當日,王先生認為,德豪潤達又一個春天已經來臨,隨舉旗殺入,便被套。
德豪潤達股價在2012年12月27日以8.50元的價格高開后,一路下跌。1月4日,該股的收盤價格為7.08元,下跌近4%,換手率高達9.18%。資料顯示,當天賣出前兩名均為機構席位,成交額分別為80220528.33元和23771581.46元。
整合難題
丁建華一直關注德豪潤達同雷士照明的合作事宜,并且最早在其微博中透露了雙方合作的消息。
丁建華表示,在各界的推動下,LED產業大熱,但市場并沒有同步升溫,已經有好幾家過億的企業倒閉,行業的共識是做垂直整合。德豪潤達往產業下游走,雷士照明往產業上游走,是大家想象中的最理想的產業整合模式。
丁建華分析稱,德豪潤達收購雷士照明的一個重要原因應該是看中后者渠道優勢,通過其專賣店銷售德豪潤達的產品。但德豪潤達和雷士照明都在生產終端照明產品,德豪潤達就面臨打自己的品牌還是雷士品牌的問題。如果打自己品牌,在終端就會和雷士照明的產品形成同質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會觸及雷士照明其他股東的權益,肯定會招致反彈。如果不打自己的品牌,公司面臨失去終端的危險,這顯然不符合德豪潤達打造全產業鏈的戰略意圖。▇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919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