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半導體照明產業的技術發展目標是徹底解決“兩高一低”的技術問題,即高能效、高質量(含光色質量和可靠性)、低成本的技術。只有很好地解決這些技術問題,才能為人們提供節能、環保、健康、舒適的照明環境。解決"兩高一低"的技術問題,應從產業鏈的主要部分,即襯底、外延、芯片、封裝和應用等方面提出解決方案。
襯底、外延、芯片技術不斷突破
全球外延、芯片企業有142家,我國投產36家,籌建25家。全球現有MOCVD約2800臺,我國有700多臺,投產400臺左右。2011年全球芯片產量820億只,2012年預計將達950億只,芯片產能過剩35%。目前,白光的實驗室光效可達254 lm/W,產業化為140~150 lm/W,最近Cree推出了160lm/W的產品。同時,藍光光效達到300lm/W,紅光光效達240 lm/W,綠光光效達160lm/W。
圖形化襯底(定向、納米)和半極性、非極性襯底方面,通過改進工藝、簡化流程、節省原料、降低成本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同質外延方面,可采用多種方法生產GaN襯底,并在GaN襯底上生長GaN的LED,極大減少了MO源和高純氣體用量,有人預測可降低成本50%。
在8英寸的Si襯底上生長GaN,全球有多家公司已投入研發,由于可用現有多余的生產設備、簡化工藝流程,將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時,Aixtron推出以Si為襯底的外延爐,可嚴格控制彎曲度,均勻一致生產。這無疑將推動在8英寸的Si襯底上生長外延的進程,并可大幅度降低成本。
在芯片結構方面,已出現多種新結構,較典型的是六面體發光芯片,并采用多面表面粗化技術,減少界面反射,提高光萃取率,從而提高外量子效率。三星公司采用納米級的六角棱錐結構技術做出的LED,可實現半極性、非極性生長GaN,散熱好、晶體質量好,實現了多色光的白光LED,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有關報道,綜合來看,許多外延、芯片的重大技術創新,大部分是針對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的關鍵技術問題,所以有機構專家分析預測,未來10年外延成本將以每年25%的速率降低。
綜上,由于GaN外延、芯片技術的不斷突破,采用不同襯底、新結構和納米級技術等,可生長低位錯的GaN,并做出高光效LED。在沒有波長轉換時,其光效可超過300lm/W(理論值可達400lm/W);采用熒光粉波長轉換時,光效可超過200lm/W(理論值可達263lm/W),還可開拓單芯片發多色的新技術路線。同時,采用新技術和大圓片技術生長外延,可大幅度降低外延、芯片的制作成本。
模塊化標準封裝成發展方向
我國LED封裝技術近幾年取得很大進展,總體封裝水平與國外相差很小,甚至相當,但關鍵封裝材料還要進口。2011年,全球封裝器件產值為125億美元,增長率為9.8%,另有報道產值為112億美元和137.8億美元,但是由于這些機構對中國封裝產業估算不足(小于10億美元),所以全球封裝產值實際應該是160億美元左右。世界排名前十的封裝企業為日亞、三星、歐司朗、LG、首爾半導體、科銳、飛利浦、夏普、豐田合成、億光等,占全球市場68%。我國封裝器件產值約250億元,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超過40家,器件光效為120~130lm/W,采用進口芯片,可達140~150lm/W。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781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