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介入能源領域動作始于2008年,在IT和能源界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截至目前谷歌已投資金額高達7.5億美元,業務既包括風電、太陽能、地熱等清潔能源的生產與傳輸,也包括電動汽車、儲能、家庭能源管理系統、NFC支付服務Google Wallet等用戶側環節。
為什么一個互聯網巨頭,要介入看似風馬牛不相及能源行業?是否真的如外界所猜測的,谷歌“70%經營主業務,其余30%只是隨機投資”?
谷歌介入能源行業的官方解釋是,為了解決本公司數據中心的用電問題,并履行2007年自身經營要實現碳中立的承諾。因為谷歌推崇的“云計算”需要大量的數據中心,而一個典型的數據中心的耗電量是3萬到5萬千瓦。“Don’t be evil”的社會責任也要求谷歌必須應對美國國內環保人士的責難。
投資新能源似乎是不得已的選擇,其實遠非如此。以前不是,現在不是,未來更不是。
智能電網不僅僅是一項技術,其和互聯網一樣是人類走向新時代的重要一步,標志著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智慧時代。智慧時代是“數據為王、客戶體驗至上”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企業的效益和社會責任不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變成了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意識到此的公司才能創造新的藍海而立于不敗之地。毫無疑問,起家于互聯網浪潮的谷歌公司也發現了這一點。
Google.org的氣候變化及能源策略主管丹·W·瑞切爾曾說:“我們想賺錢,我們也想為改變世界出一份力!
早在2011年,谷歌正式介入混合動力汽車領域時,就提出“整個供電網必須要升級,這樣,顧客才能隨時隨地為混合動力車付費充電”,表示有意向開發升級電網的支持技術。谷歌當時也表示有意向開發升級電網的支持技術,也有興趣開發充電站的智能型計電表等有關工具。谷歌和通用電器的一部分合作計劃就是探索這些方面的發展機遇。
當前,谷歌更是不隱瞞其對智能電網的看好,其在和通用電氣合作時,曾指出“只有將美國現有的輸電線路更新成智能網,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優勢才能得以實現,到時候,人們可以跟蹤和控制使用能源的類型和時間。”
在華盛頓,谷歌還加大了對能源問題的游說力度。因為智能電網解決的不僅僅是電力側的問題,它通過連接廣泛的自然資源和人類社會的能源需求,在不損害或者最低限度損害自然環境的基礎上,最及時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社會的使用需求,會催生和形成低碳的能源循環,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
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谷歌公司進行了上述投資。仔細分析上述谷歌的投資脈絡,不難發現,其投資的范圍囊括發電環節、輸電環節和用電等各大環節:鏈接清潔能源的海底電力傳輸網絡,獨立產權的家庭網絡標準,再加上smart meter 和NFC支付服務Google Wallet,基于美國大量發展智能電網的背景和現在勢如破竹的安卓手機系統,谷歌搭建的能源信息平臺已雛形初現;smart meter、Google Wallet和大量的安卓手機用戶,商模中的收費形式也幾近浮出水面,谷歌的能源“布局”呼之欲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電科院《智能電網成本與收益報告》指出智能電網的發展缺乏“關鍵數量民眾”之后的兩個月,即2011年6月27日,谷歌決定將關閉谷歌健康和谷歌電表兩項網絡服務。谷歌曾對這兩項服務寄予厚望,但是,這兩項服務在過去的幾年里一直沒有吸引人們的興趣。
谷歌只是暫時還是永久關閉谷歌電表網絡服務我們不得而知,但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7月8日,據報道,谷歌公司計劃利用稅收法規,向風能、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注入更多資金,加強7.5億美元的清潔能源項目投資。<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675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