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時代來了,曾承擔研發任務的大學科研院所順勢推進研發目標。在同濟大學汽車學院,記者聽到了新能源汽車研發的最新動向:下一站,“傻瓜汽車”——傻瓜也能開的汽車。
“傻瓜汽車”的別名,是“智能型新能源汽車”。聽起來很神奇,未來的汽車會長“眼睛”、長“鼻子”,有自動糾錯能力。比如,當駕駛員誤操作、誤判斷,出現錯把油門當剎車的危險動作時,汽車會出于“自我保護”,自行制動。
余卓平介紹說,讓汽車變得“聰明”,從技術的角度分析,純電動汽車比傳統汽車有極大的優勢。和傳統汽車依靠機械操控不同,未來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將全面引入線控技術。它可以把駕駛員的很多操作指令轉換成電信號,然后通過安裝在汽車上的計算機系統傳輸給汽車。
形象說來,現在我們駕駛汽車,無論是打方向盤轉向,還是踩剎車制動,每一個動作都是在完成一次機械操作;而未來,駕駛純電動汽車的實質,是在給一部能聽懂人話的汽車“發指令”。
“高性能分布式驅動電動汽車”正是余卓平帶領團隊攻關的重大課題專項,將主要攻關電機技術。
余卓平解釋說,新能源汽車以電機代替了內燃發動機。傳統汽車是由發動機集中輸出動力后,再分配到汽車的驅動輪。而電動汽車可采取“分布式驅動”,把驅動電機直接安裝在車輪上。
按照這一技術路徑,現有的應用于傳統汽車上的ABS系統、ESP系統等安全輔助系統,能很容易地被“復制”到電動汽車上,通過電機直接作用于驅動輪。
更多難以在傳統汽車上實現的新功能,也可以輕易地在純電動汽車上嵌入。比如,由于驅動電機直接安裝在車輪上,當汽車在行駛時,就可以實時采集道路信息。類似滑坡、彎道等實際的路況特征,都能被及時傳導到汽車的智能中樞系統。遇到偏離車道和更多危險路況時,汽車就會預警。
高性能分布式驅動電動汽車的研發,涉及一系列基礎科學研究,而這正是余卓平團隊目前正在著手解決的重點課題,其中就包括分布式驅動電動汽車復雜耦合系統動力學、多變環境與工況下分布式驅動電動汽車能耗規律等核心技術。
“和傳統汽車比,新能源汽車肯定更安全!庇嘧科接行┘印绻邪l的項目實現技術突破,那么汽車的行駛動力學理論就將改寫。
2011年我國汽車市場的年產銷量都突破了1800萬輛大關,但純電動汽車的產銷量則在5500輛左右——電動汽車占汽車產銷量總額的三千分之一都不到。但回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史,研發進展其實比人們想象中要快得多。
從2001年我國啟動“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規劃后,“三縱三橫”的開發布局已經確定。“三縱”即代表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將在不同的階段達到不同的細分市場和產業化目標。燃料電池被定義為“綠色出行終極解決方案”,但研發的難度也相對最大。
余卓平相信,只要抓住眼前的機會,新能源汽車走向市場的過程,也極有可能讓我國的汽車工業成功地“彎道超車”,完成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華麗轉身。<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473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