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我國風機制造業呈現產能過剩態勢正文

我國風機制造業呈現產能過剩態勢

2012/10/29 16:44:50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近年,國內風機制造業發展迅猛,我國風電設備國產化率已達90%,裝機規模全球第一。但是,膨脹式發展產生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即風電制造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

    與其單打獨斗不如捆綁嫁接

    為應對激烈競爭和市場減速,一些外資公司采取了裁員,或者關閉在華的子公司的措施。從當前形勢來看,外資制造商為了繼續擴大在華業務,唯有積極在機械制造行業尋求潛在的合作伙伴,通過聯手作戰才能在中國市場上生存。目前,一部分外資企業已經采取這種模式,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就選擇了與央企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合作,而西門子則選擇了上海電氣。

    2010年9月28日,GE與哈電集團下屬的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宣布成立新的合資公司,主要為中國市場開發制造風電機組。今年6月9日,其合資公司哈電通用風能(江蘇)有限公司竣工投產,主要從事潮間帶和海上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研發、制造、銷售等。據江蘇省當地媒體報道稱,該公司預計2012年將實現銷售10億元,新接訂單超15億元。

    在GE看來,選擇與哈電合資,有助于其降低風機制造成本,并開拓未來新興的海上風電市場。而對于哈電來說,引入GE成熟的品牌和技術,可以更好、更快地彌補其在風電領域的不足和滯后。今年7月,上海電氣與西門子舉行了風能合資公司開業慶典儀式,宣布兩家合資公司西門子風力發電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電氣風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雙方在風電領域上正式開始攜手合作。

    實際上,由于電力市場相對封閉,外資風機制造商不得不尋求捆綁,如果條件允許,他們還是更傾向于選擇自己做。至于這種選擇是否能贏來皆大歡喜,將來他們又能否在中國乃至全球的風電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還需拭目以待。

    或將掀起大撤離浪潮

    “在諸多問題的沖擊下,企業面臨發展速度下降、毛利率收縮、凈利潤紛紛下滑。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外資風機制造商的境況要更為尷尬,市場設備價格下跌,外資要考慮品牌、利潤、供應商運輸成本等因素而不愿降價!倍渭涡治稣J為,售后服務響應速度慢以及產品不能適應中國本土國情、不能跟上中國風電市場迅速變化的步伐,促使外資風機制造商紛紛撤離中國市場。

    為降低風電投資成本,推動本土風機制造業的發展,國家要求風電特許權項目設施的國產化率必須達到70%。而該政策在促成2008年我國本土風電設備累計市場份額手次超過外資企業上功不可沒。中國風電市場也自有其一整套運營體系,很多外資并不適應,有些水土不服。如果不能完全適應中國的市場,相比苦苦堅守,撤退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一些外資風機制造商選擇和國內風機制造商合作,還有一些選擇“逃離”,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們逃離?在段嘉宣看來,一方面,是風電行業整體情況不好,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問題;另一方面,與國內制造企業相比,外資企業沒有優勢可言,其產品生產成本較高,并且機型不能滿足中國市場的需要。

    因此,其在中國市場的訂單和新增裝機不斷下降,業務量下降導致企業連續虧損。

    事實上,隨著國內風機制造企業技術不斷創新,設備質量不斷提升,目前與本土風電制造商相比,外資已沒有太大優勢,又有服務跟不上這一硬傷,況且其售價一直都跟本土企業有較大差距,成本也一直沒能完全降下來。

    最具有標志性的事件,莫過于亞洲最大的風機制造商蘇司蘭退出中國市場。不久前,印度風電集團蘇司蘭將其在中國的風機制造子公司蘇司蘭能源(天津)有限公司轉讓給了中國電力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轉讓費約6000萬美元,雙方已經簽約。蘇司蘭集團公司主席圖希爾·坦提將之稱為“針對中國市場,我們正重新制定戰略”。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互聯網
本文鏈接:我國風機制造業呈現產能過剩態勢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4705.htm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