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目前國內主流的車用動力電池普遍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其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以及電解液組成。作為一個化學電源體系,在設計的工作條件范圍以內一般不容易自燃等發生安全事故。但鋰離子電池負極主要采用石墨材料,過充電時易析出鋰枝晶,造成電池短路,影響鋰電池的安全性能;同時易形成SEI膜而導致首次充放電效率較低,不可逆容量較大。這就使得現在絕大多數電動汽車“不敢”進行快充快放,而只能采用慢充的形式,嚴重制約了車輛使用上的靈活性和方便性,給電動汽車的推廣普及帶來了不小的障礙。
此外,商用的隔膜為多孔PP/PE材質,厚度一般為20-30微米左右,是正極材料與負極材料間唯一的屏障,當電池發生外部短路或受到針刺擠壓時,很容易導致隔膜的破裂,造成短時間內的大電流,使得電池內部溫度升高,并在極短時間內引發系列的劇烈反應。去年、今年發生的幾起電動汽車事故中,鋰電池都發生了起火燃燒現象,這令社會各界對電動汽車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也促使相關企業加快了新型動力電池研發的腳步。
在日前舉行的“2012新能源汽車產業發扎與合作高峰論壇暨項目對接洽談會”上,陳清泉院士再次提到了新型電池——鈦酸鋰電池的出色表現。在會后的采訪中,陳清泉進一步指出:“目前磷酸鐵鋰在能量密度上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想要進一步突破很困難。而現在推出的鈦酸鋰電池在使用中很穩定,不會形成SEI膜;再加上鈦酸鋰的電勢比鋰金屬高,不易析出鋰枝晶,這樣就更安全。”
目前國內只有重慶恒通和珠海銀通(在使用鈦酸鋰電池,據重慶恒通電動客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代幼文介紹,采用了鈦酸鋰電池的“10分鐘快速充電純電動客車”經過一年多的運行,行駛5萬多公里,充電2000多次,在重慶山地和44攝氏度高溫的考驗下,“運行中鈦酸鋰電池發熱情況較磷酸鋰電池低10攝氏度左右;每車拆下一組電池,經測試衰減不到1%!
在談到近來日本《產經新聞》撰文稱國內某汽車企業“電動車電池故障頻發,該公司自主研發技術值得懷疑”一事,陳清泉非常罕見地對此進行了評價,他認為該企業“作為一家民族企業,能夠為新能源(汽車)投入這么大,刺激了整個行業的發展——不管別人怎么說——這都是難能可貴的!
與此同時,他也對這家企業提出了一些建議:“它現在的問題是比較封閉,包括產學研、和高校的合作都比較少。希望他們能及時改進、調整,相信他們是會這樣做的。最重要的還是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合作’才是發展的主流!彼e了像吉利和沃爾沃的例子,“我不久前去瑞典的時候,跟一些沃爾沃的員工的聊天,他們都說被李書福收購之后,研發的積極性更高了。他們的模式就很值得借鑒”
“對于這家企業的前景,我還是非?春玫摹!标惽迦詈罂偨Y道。
對于日前炒得沸沸揚揚的“萬向收購A123失敗”一事,陳清泉也談了自己的看法:“A123和很多廠商都有合作,包括通用、上汽通用等等,他們肯定是有自己技術的,至少比萬向的要好。但如果萬向成功收購了A123會不會成功呢?我看也還不好說,畢竟現在‘忽悠’的企業太多了。不過,現在歐洲正處于‘歐債危機’的困難時期,這也是中國企業并購外國先進企業的一個好機會!<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417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