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規模和成熟度來看,歐盟的云市場一直落后于美國。首批云計算供應商都是美國公司,而它們的產品更適合美國市場。這些公司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多樣化來解決這一問題。
云在歐洲發展的最大限制是用戶和供應商都有政府法律法規監管方面的顧慮。它們有時需要遵守不同的國家法律,而這又存在不確定性,成本也高。歐盟委員會委托IDC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重要差別對跨國云服務的高效提供和使用幫助較大。
在IT基礎設施的問題上,很多人表示,經過大力發展以后,IaaS層面已經很穩固,而幾大業務投資商(云計算是資金密集型領域)都是美國的,如亞馬遜EC2、微軟Azure和Rackspace。在這一過程中,IaaS變成了一個商品(也就是效用計算),切換成本相對較低。這一觀點認為,云在價值鏈中其他環節增長的價值高于這一層面,特別是PaaS,SaaS,這兩個層面未來將占總收入的60%到80%。另外,這些領域的進入障礙也比原來要低,因為所需資金量變少了,而且市場處于新興狀態。歐洲的云計算企業在這方面有優勢,因為已有強大的系統集成商和商業流程咨詢公司(如Atos,CapGemini,Orange,SAP和TS系統),這些公司一直為不同市場領域提供服務,在信托、安全、數據保護以及與其他供應商協同工作的熟悉度方面都有優勢,而這也是未來云生態系統的一大特點。
私營領域的云推廣
歐洲的大部分企業(64%)已經使用云計算,但在這方面的開支還很有限,因為公司對利用云計算持謹慎態度。大部分公司都還在試用非重點商業服務的云計算。這雖能降低風險,卻也減少了經濟收益。
從發展驅動力來看,未來幾年,大公司(超過250名員工)有望成為云消費的主流群體,從2011年的81.5%增加到2014年的84%。但中小企業也有大幅增長,年增長率超過20%。
對于使用模式,總體來講,歐洲公司規模較小,對IT,特別是對云的態度更為保守。他們不遺余力地去確定云的“安全性”,比如等政府利用云后他們再動手。這種謹慎也反映在云的增長曲線上。他們通常先購買一種云服務,一旦這項服務成功,它們才進一步擴大云服務的使用范圍。這種謹慎的背后主要是對相關法律、司法程序、安全以及數據保護問題的擔憂。因此,歐洲大部分的云都是私有云,私有云在法律上可預見性較強,也更安全,但沒有公共云的規模經濟收益明顯。迄今為止,在數據便攜性和被鎖問題上并無太大擔憂。事實上,IDC調查顯示,傳統的IT服務被鎖性更強,因為它們需要物理安裝投入。然而,當市場趨向成熟且對云的依賴程度加深后,被鎖問題會更突出。這一結論也在調查中得到證實,而且這個問題也許比我們想象的來得更快,因為已有70%的機構在使用多項云服務,而使用的服務項的平均值大于5。同時,使用云計算的機構希望能從中獲益更多,特別是提高產能,標準化流程,尋求新商機以及擴大業務規模等。
IDC調查顯示,一方面,大公司與中型公司的情況截然不同,而另一方面,微型公司(10個以下雇員)則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大公司的主要收益來自于移動辦公(80%)、產能提高(80%)、新業務(75%)、業務流程標準化(75%)、把IT領域節約的開支投入到其他業務(70%)、業務量的增加(70%)、建立新辦公地點便捷性的提高(70%)。然而,目前為止,這些預期只實現了20%到30%。
沒有使用云計算的公司主要是考慮到數據保護、數據缺口風險、云供應商的信譽度、云服務的穩定程度、隱私問題、電子認證工具以及爭議解決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司法程序也是大家一直以來的顧慮。
盡管云計算所提供的按需信息服務能提供巨大收益,微型企業卻不這么認為,1到9個員工的微型企業采用云服務的比例最低。調查顯示,大多數微型企業認為云并不能為他們節約開支(只有11%的微型企業表示開支有下降),或者帶來可觀的收益。IDC表示,這一顯著差異主要源于云計算還沒有為這一群體打造量身定做的服務。實際上,采用云的小公司往往都是被免費云服務所吸引。<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409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