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并購取決兩大因素
ZDNet:SAP最近幾年進行了多筆價值幾十億美元的大并購,包括Sybase、Ariba、SuccessFactors等,請問從技術角度來講,SAP收購這些公司后,在消化、吸收技術方面有怎樣的流程?
史維學:SAP的整體戰略是通過創新謀求發展,創新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內生式創新,比如HANA的技術是內部開發的,另外我們也有在其它平臺上的創新。就并購而言,比如對Sybase的并購以及對Business Objects、SuccessFactors的并購,對我們帶來的能力各有不同。比如說對Business Objects的并購主要是給我們帶來商務智能方面的能力,收購Sybase增強了我們移動應用平臺的能力,SuccessFactors以及Ariba的并購則使得我們成功進入到云計算以及移動領域。
如何消化、吸收、整合這些公司?我認為首先是技術文化的融合,比如說Business Objects關注的是給客戶帶來商務智能;Business Objects重視的是給客戶帶來的一流的最終用戶體驗;而Sybase則強化了移動應用平臺及空間;而SuccessFactors則給我們了一個云計算的基因。它們都是我們在并購整合過程中文化層面的推動因素。
另外如何衡量我們成功融合、消化了這些企業,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一如既往地兌現對客戶的承諾。第二個衡量標準非常客觀,就是要看在市場上是否取得成功。我們不會用一些教條的經營哲學理念去衡量收購是否成功。
在過去幾年當中,我一直在講一個概念,就是打造一個“永不過時(Timenless)”的軟件,永不過時的軟件概念具體來講是這樣的:隨著平臺、架構以及產品的演變,我們希望帶給客戶的創新不是破壞性的創新,前幾代所開發的技術更新到新一代的技術后,客戶仍然可以在原來的軌跡上一步步實現著疊加式的創新,而不用破壞原來的體系。這個理念不僅是體現在像Business Objects這樣的一些大并購中,對一些小型并購,我們也都努力去做到使客戶沒有必要去做艱難的選擇:使用全新的技術,但要摒棄原來的架構。我們也通過所謂永不過時的軟件或者架構來實現并購的目標。這個理念體現在我們剛才講的所有的并購中。
ZDNet:收購Sybase以后有好幾個數據庫的品牌,Sybase有IQ、ASE等品牌,SAP現在主推HANA的數據庫,以后SAP的數據庫是否會統一品牌?
史維學:目前SAP各個數據庫品牌還是獨立的,如果未來有相關的需求,我們或許會考慮這個問題。但我明確的是,Sybase數據庫已經可以平穩過渡到HANA架構。SAP基本的理念是不斷地創新,這個創新有兩個方向:一是朝HANA方向去努力邁進,在數據庫方面會圍繞HANA來構建,但這不等于HANA是我們的全部,我們還會有其他架構的全新創新,這也是董事長哈索把我任命為技術和創新平臺負責人時向我描述的愿景。
HANA把整個數據庫都放在內存中
ZDNet:HANA是用戶關注的熱點,它應用了列式數據庫后性能增強了多個數量級,而現在競爭對手也都紛紛利用列式數據庫來提升在實時商務智能方面的能力。我的問題是列式數據庫的歷史已經有很長時間了,為什么大家現在這么重視列式數據庫?而SAP的列式數據庫和競爭對手的相比有什么優勢?
史維學:你說得非常對,我們HANA在技術指標上的大幅提升的原因在本質上就是用到了列式數據庫。列式數據庫在應用上也有相當長的時間了。像Sybase IQ產品就是列式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已經有20年左右的歷史了,但是它是一個基于硬盤的列式數據庫,而SAP HANA則是基于內存計算的列式數據庫、OLAP數據庫。而HANA數據庫的存儲其實包括兩種方式,除了基于內存計算的列式數據庫外,同時還有一些儲存是通過行式數據庫來實現的。
和其他廠商做的列式數據庫相比,我們最大的區別是把整個數據庫都放在內存里,而不是只把部分放在內存,另一部分還是放在硬盤或其他的儲存介質上。
Hadoop延伸了HANA應用
ZDNet:HANA在Hadoop方面的支持上有哪些進展,是否擁有成功的案例?
史維學:Hadoop 和HANA是一個互補性的關系,我們把Hadoop作為HANA數據存儲的延伸平臺。因為HANA的內存計算主要是針對活躍數據進行處理,對那些非活躍數 據的歷史數據則放在Hadoop上,因為Hadoop既存儲活躍的數據以及一些不活躍的歷史數據。通過Hadoop和HANA兩個系統的對接,我們能夠高效地讀取Hadoop里的各種數據,實現了HANA數據庫的延伸,從而能夠去處理真正的海量數據。
ZDNet:有沒有HANA和Hadoop對接的成功案例?
史維學:我們已經有HANA和Hadoop對接的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的三井公司。在中國,我們正和電信運營商、廣告公司和一些銀行客戶商談HANA和Hadoop對接的應用,具體做法是把Hadoop作為一個整個數據庫的存儲架構,在它上面去運行HANA實時的數據分析。
非x86架構應用可單獨部署HANA
ZDNet:HANA跟英特爾在底層x86架構上有比較深的合作,請問雙方在HANA的優化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史維學:我們和英特爾之間的合作非常緊密,而且已經有八年的歷史。雙方在HANA以及上一代BW產品上都有非常緊密的合作。我們和英特爾合作中針對處理器架構作了相當大的優化工作,比如針對英特爾的SSE、指令集都進行了優化,使得HANA能更好地在英特爾平臺上運作。我們從開始研發HANA以及上一代產品時就進行了合作,目前HANA現在只在英特爾x86平臺上運行。
ZDNet:在今年7月北京商業同略會大會上有一些CIO在圓桌討論上提出,他們目前的SAP ERP運行在Unix硬件平臺上,他們也看好HANA,但詢問SAP未來是否在HANA上也能直接支持Unix硬件平臺?
史維學:目前HANA針對企業級應用支持Linux架構、英特爾x86架構。我們的想法是:HANA是一個單一的平臺,所有不同的企業應用都可以在HANA平臺上運作,包括OLTP和OLAP應用、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以及傳統的商務應用和創新的應用。單一的平臺的好處是有無限的可擴展性。如果是在HANA平臺上去兼容不同的操作系統、處理器或架構,會把我們原先所構想的HANA優勢——統一的平臺簡潔性給破壞了。
目前全球最大的HANA應用是100個IBM X5系統的集群,數據量可以達到100TB,底層的CPU處理器有4000個核。我們可以通過HANA去分析訪問該系統的數據為1TB,這個數據訪問可以從4000個不同處理器核中去讀取。
ZDNet:用Unix硬件平臺的SAP ERP的用戶要是想部署HANA的話,是不是直接去單獨部署一個HANA的平臺,然后跟老應用平臺連起來就可以了?
史維學:你說得很對,你可以建立一個單獨的HANA部署,因為HANA應用可以和不同的系統對接,不管你用Linux、Unix還是基于Windows或IBM的操作系統。甚至原來的應用也不一定非要用SAP的企業管理軟件,連接到HANA平臺后照樣可以進行實時的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