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低谷時期的光伏企業,在國家政策頻頻出手“救市”的背景下,終于得以“曬曬霉”了。
國家推出“分布式光伏發電規;瘧檬痉秴^”的消息,被認為對國內光伏企業的意義很大。一個月之內,國家能源局將“十二五”分布式發電規劃從10GW提高到15GW,已經讓光伏企業感到了國家力主“救市”的力度。不僅如此,除了提高裝機量外,國家能源局還表示,國家會對分布式的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單位電量定額補貼政策,對自發自用電量和多余上網電量實行統一補貼標準;項目的總發電量、上網電量由電網企業計量和代發補貼等,則給光伏企業傳遞了一個更強烈的信息:此次國家對光伏行業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過去,我國的光伏發電主要是建設大型的地面站,帶來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并網難。從此次政策看,建設分布式發電能較好的就地消納光伏發電,加上并網問題的協調解決,可為整個行業帶來一定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本次政策還有一個看點,就是把過去的“事前裝機補貼”改為“事后度電補貼”。補貼方式的轉變可遏制騙補行為,使得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朝良性方向發展。
基于中國光伏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占全球光伏市場60%以上,年增長率連續五年超過100%,產值約5000億元,直接就業人口50萬的產業,國家政策這樣的支持無疑是企業發力之機。
但是,國家政策的力挺,在利好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對整個行業帶來了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企業產品質量的保障。以“事前裝機補貼”改為“事后度電補貼”為例。以前,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好后,無論是否發電,都可以拿到補貼,導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而如今,必須是真正發出了電后,按發電量的多少給予相應的補貼,這促使優質企業得到長足發展——產品質量好,多發電,多拿補貼,而渾水摸魚類企業則被淘汰。
第二個挑戰,是企業學會如何應對困境。從目前情況看,在整個行業危機四伏的背景下,光伏上市公司普遍陷入虧損。而超日太陽則是行業中極少見到的率先盈利的公司,公司已透露今年前三季度預計可以盈利,而且,面對歐美對國內光伏企業的“雙反”,公司不僅積極采取策略成功避開了制裁,拿到美國ETL認證證書,而且布局南美洲新興光伏市場,使得公司訂單依然接連不斷。
業內認為,如果我國把2012年和2013年光伏發電的年裝機容量分別提高到8至10GW和10至15GW,能夠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然而現實是,對于年產能超過30GW的中國光伏產業來講,目前國內市場5GW的年裝機容量過于狹小,光伏產業短期內集體“脫貧”依然遙遙無期。<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384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