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市場情況,Q4市場預測如下:
①、硅料上漲幾無可能,但下降空間也將較為有限。
歐美雙反終裁沒有落定,因此,這兩個市場幾近停滯(原組件出口大多采取CIF、FOB等交易方式,而現在組件采購商多采用DDU甚至不排除DDP方式進行),可以預期,Q4以組件的歐美出口仍將受到較大壓力;同時,中國已對美韓實施硅料雙反、歐洲雙反正在立案中,這也實際上,關閉了硅料的所有進口大門。而國內也僅剩GCL、瑞能、特變、南玻、鋒威等少數幾家仍然在產,據預估,他們的下半年硅料出貨最大量在3.5萬噸上下(折合電池后,約在6.5GW),同時,依照上半年組件出口推算,下半年組件出口最多維持在8GW,兩者計算后,可以看出,硅料缺口可能會在0.5-1萬噸上下,最終這一塊就將由進口來遞補。一面是硅料供應,另一面又是沒有預期的組件出口,如此看來,在硅料價格已跌至17$/KG水平上,已導致大多硅料廠幾乎全軍覆沒(跌破大多廠家18$/KG成本線)。我們基本判斷,價格將在17-18/KG區間維持震蕩,上漲幾無可能,下降空間也將較為有限。
②、 硅片降價可以預期,高庫存考驗硅片企業運營能力。
單晶拉棒環節的高成本確實給了多晶以機會,近期,從價格上來看,多晶硅片價格維持堅挺,單晶落花流水,持續走低,甚至全線停產。但我們要更深層次來看的話,硅片的過剩產能也是觸目驚心的,我們粗略統計,國內前十大單晶硅片廠約有3500臺單晶拉棒,合計產能5GW,而前十大多晶硅片廠鑄錠爐也15GW產能,過剩突出,部分硅片廠的高庫存更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風險。但相對而言,硅片在加工環節降本則仍有空間可擠,諸如切割線、皂液等。我們預估4季度,單晶125將在4.5元/P、單晶156將跌至7元/P上下、多晶156將跌至6.0元/P甚至以下,整體降幅5%以上。同時,硅片的提效則是大勢所趨,比如:JA、Renesola已將單晶做到了19%,而Renesola多晶做到了18%。以上,加工成本攤銷后,可以想象其不斷增強的產品競爭力。
③、電池片提升轉換效率與降低單耗將成為這一環節的核心競爭力。
電池環節作為整個產業漣上較有技術合量的部分之一,目前在提升轉換效率與降低單耗上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據目前已知,Renesola的高效多晶電池片平均轉換效率已經做到了17.8-18%,而海潤的加工成本則降到了0.13$/W,上饒光電的多晶正銀單耗已經降到了0.09g/P。如此看來,在成本降低的壓力下,居上控制硅片價格,向下提升轉換效率則是重中之重,同時,諸如:部分廠家已在研究四條主柵、108條細柵的研究,以便輸出更多的電能。根據目前開工率(尚德關停1/4產線),電池片環節降價可能壓力比較大,但將會溫和走低。多晶電池至2.3元/W。單晶電池至2.5元/W以下應無壓力。
④、組件價格或將實行限價銷售,但年前仍是異常紛亂。
組件是第一道直面市場的生產環節,無論是降價、漲價,幾乎都是從這一部分開始的,在整合重組、產能過剩、同質化不能根本得到解決的前提下,無論是直接出口還是招投標建設電站,似乎組件只有降價是唯一出路。目前在月初英利報出了240W多晶組件4.12元/W的基礎上,海潤更是報出了3.8/W元的價格(電池加工成本0.13$/W,組件加工成本0.19$/W),而在法蘭克福展會上,尚德和LDK則分別報出了0.45和0.42歐/W的價格。今天,咨詢一公司,目前出貨價格DDP方式0.46歐/W。降低加工成本也是必爭之地,0.18$/W的加工成本仍不是終點,挖潛降本從何突破?需要深思。
點評:市場在9月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與我們幾個月前的預測,幾乎一致。盡管行業持續低迷,但欣慰的是,諸如尚德、天合、LDK等前十大廠開始放下面子,直面存在的難題,并通過關、停、并、轉、裁等途徑,以期實現脫困扭虧的目標。但我個人仍然認為,中國光伏要切除病灶、走出困境,既要政府提供一個有利于整合重組的生態環境,也要企業有刮骨療傷和壯士斷臂的勇氣。兩者缺一不可,需要協調實現。否則,行業低迷仍將是一個遙遙無期、不得而解的問題!
2012終究僅80來天了,無論是好是壞,都讓我們繼續再堅持一段時日,用滿懷的期待和信心一同迎接新年的太陽,相信這將是一個不錯的好年景!<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382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