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線通信技術不斷發展,對功率放大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放大器已無法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本文介紹一種異相功率放大器,不僅能提高功率,而且在較高功率水平下仍能維持很高的效率。
傳統802.11a正交頻分多路復用(OFDM)系統的高功耗和性能局限阻礙了802.11a和雙頻WLAN產品的采用,對諸如OFDM和寬帶CDMA(W-CDMA)等多載波波形處理而言,其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從根本上限制了線性功率放大器的效率、輸出功率和信號質量,特別是那些為傳統802.11a系統提供功率的放大器。這類系統要在各種具備WLAN技術的設備中完全發揮它們的性能,包括功率有限的小型設備,因此需要采用一種全新的調制解調器結構和功放設計。
802.11a標準以OFDM調制為基礎,在這種調制方式下,數據在52個載波中進行多路傳輸,每個載波均可采用BPSK、QPSK、16QAM或64QAM進行調制。這種傳播提高了對多路徑衰減和某些干擾波形的免疫性,但它的缺點是結果RF信號具有很大的峰值-均值功率比。此外,高水平調制方法要求放大失真小,以避免增大誤差矢量幅度(EVM)。
傳統上在輸出功率(也包括范圍)、數據傳輸率和功耗之間有一種復雜的折衷關系,要獲得高數據傳輸率需要有很好的線性,這通常通過退一步使用AB類功率放大器來實現,然而又導致了傳輸功率下降。低傳輸功率使得鏈接效果變差,進而縮小工作范圍。高功率和大工作范圍也是可以實現的,但卻要以降低數據傳輸率或減少電池壽命為代價。換言之,用戶喜歡低功率、高數據傳輸率和較大工作范圍,但是由于負責處理信號放大的線性AB類放大器的關系,只能同時實現三個要求中的兩個。
運行于峰值功率時,傳統AB類放大器效率很高(理論效率為78.5%),而在低功率下,其效率下降非常迅速。當此類放大器用于802.11a OFDM信號時,必須調整放大器以處理峰值功率水平,但平均運行于比峰值低8dB的水平上,因此大多數時間都運行在極低的效率下,平均效率只有10%左右,如果放大器退一步支持54Mbps數據率效率將更低。
因此需要一種技術,使放大器運行于峰值功率,同時在大多數時間都處于峰值效率狀態,答案就是異相功放。我們下面看一看異相結構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它對802.11a功率放大器的影響。
異相放大器
采用非線性元件的線性放大稱為異相放大器技術,可以為WLAN設計人員提供另外一種方法,在比較廣輸出功率范圍內達到很高效率。在異相放大器中,振幅固定但相位不同的兩個信號(“相位段”)在兩個獨立的放大器(“分放大器”)中放大,然后合并起來,形成一個相位和振幅均不同的信號。當這些相位段處于同相時,包絡功率最大;當它們處于異相時,包絡功率最小。
- 1
- 2
- 3
- 總3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372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