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歐盟來勢洶洶的“雙反”調查和懲罰性關稅,占據著全球六成以上產能的中國光伏制造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除了加大國內市場和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到海外設廠、投資光伏電站,無疑就成為規避貿易壁壘,消化龐大產能的重要途徑。
日前,國家發改委集中批復了15個海外投資項目,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基建等領域,其中包括三個光伏海外直接投資項目。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將光伏組件產能轉移到海外,直接投資光伏電站,將成為中國光伏業應對歐美反傾銷制裁和消化過剩產能的“一箭雙雕”之策。
這次獲批的三個光伏企業海外項目,分別是漢能集團投資香港上市公司鉑陽太陽能股份項目,無錫海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羅馬尼亞投資建設122兆瓦光伏電站項目,以及聚能硅業有限公司增資聚能有限公司并在意大利和希臘投資建設光伏電站項目。
鉑陽太陽能是大規模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及整套生產線提供商,而漢能集團則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商。漢能控股和鉑陽太陽能簽署了總價約18億港幣的股份認購協議,漢能有條件同意按照每股0.1港幣認購股份,分三批認購總量為180億股股份。完成認購后,漢能將擁有后者總股本的57.27%。
無錫海潤光伏科技是國內最大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之一,在江蘇、安徽擁有五大生產基地。記者從海潤光伏了解到,負責羅馬尼亞122MW光伏電站的開發的是海潤阿爾卑斯公司,該電站項目總投資為19.82億元人民幣。
江蘇聚能硅業是一家集太陽能光伏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光伏系統安裝、光伏電站建設和運營的大型新能源集團公司,是臺灣茂迪、臺灣旺能在大陸唯一指定硅片供應商。此前,聚能硅業在盧森堡設立了聚能有限公司,以聚能有限公司為平臺,聚能硅業先后參與了意大利和希臘多家光伏電站項目建設。9月4日,聚能硅業與希臘方面簽定協議,確定在希臘建造全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群,10月將正式動工。據測算,此項目可給聚能硅業帶來7200萬歐元的年收入,協議期25年,共可收益18億歐元。
在美國和歐盟先后向中國光伏業開展“雙反調查”之后,中國光伏產業面臨極為嚴峻的不利局面。中國光伏產能占據了全球產能的六成份額,受歐洲市場增速放緩拖累,中國快速增長的光伏產能面臨巨大的庫存壓力。
一方面要面臨貿易壁壘,一方面又要消化產能。在此背景下,實施走出去戰略,向海外轉移產能,甚至在海外投資光伏電站,就成為中國光伏業的一大應對策略。<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342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