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一輪非理性擴張之后,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式經濟增長模式催生了體量龐大的能源市場,同時也把能源結構調整、生產和利用方式轉變、體制機制改革等問題甩在身后。
我國亟須調整能源發展戰略,高速增長的能源消費已難以為繼,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與低碳、清潔的能源發展大潮碰撞。2020年能源產業應該有一個怎樣的“未來”?
多位專家、學者認為,2020年我國應實現能源多元清潔發展,經濟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合理生產和生活能源消費得到保障,改變粗放式生產滿足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
世界第一之困
自2005年以來,我國能源消費年均增加近2億噸標煤,2011年新增能源消費量達到2.3億噸標煤。這一數據相當于意大利或墨西哥一年的消費量,世界上也僅有13個國家的能源消費總量超過該數字。
“如不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轉變依靠透支資源、環境的粗放發展方式,預計到2020年和203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可能超過55億和75億噸標煤。這將過快地消耗掉我國未來的資源,過早地耗盡大部分發展潛力,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眹夷茉淳指本珠L吳吟在一次演講中如是說。
中國工程院的預測更讓人擔憂:“如果我國能源消費保持前幾年8.9%的增速,2020年能源消耗將達到79億噸標煤,占目前世界能源消耗總量一半。即使能持續實現每五年GDP單耗下降20%,但GDP繼續保持9%以上年經濟增長速度,2020年我國能耗將占目前世界能耗三成。”
與高增長的能源消費對應的是,我國能源資源稟賦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氣的人均占有量低,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7.5%;茉创笠幠i_發利用已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國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嚴重透支,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日益增大。
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撰文指出,“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從本世紀初的32%飆升至57%,進口量的80%經過馬六甲海峽,38%經過霍爾木茲海峽,海上運輸風險加大,能源安全形勢嚴峻。”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但是遺憾的是,大量能源消費所帶來的產值并不高。
2011年,我國GDP約占世界的8.6%,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9.3%。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國的3.3倍,日本的7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
“原因是經濟增長過多依靠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拉動,使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產業結構不合理,”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原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如是說。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327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