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籠罩在光伏產業中的寒意不斷加劇。從已經披露201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光伏行業A股上市公司來看,業績預減者占比近八成,而在國外上市的光伏巨頭也出現全面虧損。自去年下半年全球光伏企業掀起了一輪破產潮,曾經一度無比輝煌的中國光伏產業更是前景堪憂。
債務高壘 市場低迷
前幾年,光伏產業經歷了爆發式發展,然而從2011年起,產業景氣急轉直下,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多個光伏企業出現倒閉或破產,中國光伏產業也未能獨善其身。2012年上半年對于我國光伏產業可謂處于內憂外患之中。
從輝煌到低谷,我國光伏業在短短半年內遭逢如此巨變。2011年,市場銷售的光伏組件還能賣到1歐元/W,而如今已經降低到最低的0.48歐元/W。與此同時,人民幣與歐元的匯率比卻從1:8.8,升值到1:7.8。
一邊是整體市場低迷,一邊是高額債務壓頂。據美國投資機構最新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
歐美市場遭逢重擊
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光伏反補貼的初裁結果,稅率為2.9%至4.73%,遠低于之前國內普遍猜測的10%。隨后,美國商務部于當地時間5月17日宣布了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稅率達31.14%至249.96%,終裁結果將在十月初宣布。
假如每片出口美國的光伏電池按1美元來算,加上稅收后,進入美國市場,價格就變為1.3美元,這個價格美國自己的企業完全可以做到,中國企業就徹底被關在門外了。
在嘗到對中國光伏企業施行“雙反”調查帶來的好處之后,德國企業SolarWorld又于7月24日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根據程序,歐盟有45天的窗口期決定是否立案調查,目前還未有結果。但從日前25家歐盟企業上訴要求對中國太陽能產品進行調查等跡象表明,貿易戰似乎已經漸露苗頭。
一直以來,歐洲市場對于中國光伏業的意義重大,中國光伏產品約有60%輸往歐洲,可以說一旦立案,中國光伏企業面臨的將是事關生死存亡的考驗。
政企合力謀求突破
面對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占據中國多晶硅產業80%份額的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重慶大全新能源、江蘇中能四家企業聯合向商務部遞交申請,要求對歐盟多晶硅實行“雙反”調查,商務部上周五已經受理,預計還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決定是否立案。
其中一位企業高管表示,歐盟此次對華實施“雙反”的可能性很大,此次多晶硅“雙反”最大的意義在于施壓。
商務部此次立案或將為我國光伏行業爭取到一些發展的時間,但行業本身的長遠發展還是需要科學政策的引導。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中國光伏業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應該是好好反思了。
目前中國的光伏產業明顯還尚未‘成年’,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導,但明顯的引導政策長期缺位,而地方又‘過度溺愛’。合理健康的發展方式才是我國光伏產業最需要的!<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310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