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歐洲的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25日在布魯塞爾提起了新的貿易訴訟,呼吁再次對中國進口產品展開調查。他們指責中國企業傾銷產品且得到了政府的不公平支持。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就在這起新的反補貼訴訟提出幾周前,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公司展開了反傾銷調查,使對華貿易關系陷入動蕩。此案涉及2011年中國向歐盟出口的價值210億歐元的產品,是歐盟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訴訟,引起了中國的強烈反應。 報道指出,德國太陽能世界公司發起的這項新訴訟重新提出了很多與過去相同的指控,主要是指控中國太陽能制造商即使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向歐盟國家銷售產品,也仍然能夠憑借可以無限制地獲得政府的廉價資金的優勢而免于陷入經濟困境。 歐盟支持太陽能組織負責人、太陽能世界公司高管米蘭·尼奇克說:“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政府補貼,大多數中國太陽能公司早就破產了。與此同時,僅在2012年一年就有超過20家主要歐洲太陽能制造商破產。” 報道稱,訴訟要求對進口的中國太陽能產品征收關稅。這一訴訟的提出恰逢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布新的數據,聲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自2010年以來向12家中國太陽能公司提供了330億歐元的信用額度。
法新社援引歐盟支持太陽能組織負責人米蘭·尼奇克在一份聲明中說:“巨額補貼和國家介入已經導致中國產能過剩,超過中國市場需求的20多倍,并且已經接近全球需求的兩倍!蹦崞婵苏f,因此超過90%的中國產品不得不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國家補貼使得這些企業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生存。 按照歐盟法律,歐盟委員會有45天的時間來確定新提出的訴訟是否為展開正式調查提供了足夠的法律依據。
貿易律師稱,在歐洲,反補貼案比反傾銷案罕見得多,一個原因在于這類案件較難舉證。報道認為,歐盟的公司提出“雙反”訴訟后可能最終使歐盟對中國公司提高關稅。反補貼訴訟在歐盟的北方成員中可能較受歡迎,因為這些成員有很多都認為歐盟的反傾銷程序遭到濫用。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283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