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全球首次試制的是配備4個量子點型太陽能電池單元的模塊。采用將12cm見方的聚光鏡聚集的太陽光傳遞到5.5mm見方的各單元中的構造。臺灣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在105倍聚光狀態下,測量到的模塊轉換效率為15.3%。
此前美國Cyrium Technologies公司采用量子點的單元已經實現了實用化。不過那是為了增加化合物多接合型太陽能電池單元的電流量而插入的單元,量子點只發揮輔助作用。當時利用了改變量子點直徑控制吸收波長的“量子尺寸效應”。
而東京大學成果的特點是利用了通過使量子點間進行電子耦合而產生的“中間帶”。在價帶和導帶之間形成中間帶,使之成為電子的新激發路徑,從而增加發電量。此次在GaAs母材中形成了5層InAs量子點,確認可以作為中間帶發揮作用。該材料系的單元轉換效率的理論極限值高達50%左右。
不過,無論理論極限值有多高,此次的模塊轉換效率也只不過才達到與普通的結晶硅型太陽能電池模塊相同的水平。對此,岡田自信地表示,“存在的問題已經明確,能在短期內實現超過結晶硅型的成果”。目前正為下一次測量試制新的單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互聯網
來源:互聯網
本文鏈接:全球首塊配備4個量子點型太陽能電池單元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2465.htm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2465.htm
文章標簽: 太陽能電池單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