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談。此種會談每年一次,媒體習慣稱其為“中歐—歐中峰會”,而中國方面更喜歡稱之為“中歐領導人會晤”。今年的是第十五次。
此次會晤正處于歐盟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的“風口浪尖上”,看來中歐之間在光伏產品上的磋商、較量還會有波折,還會僵持一定時間。
光伏產業聽起來不太好懂,而正是因為這個不好懂又給該行業稀里糊涂地披上了高科技行業的外衣。其實,如果從本質上來看,該行業和牛仔褲、打火機等低端產品的性質差不多。都是耗費了自家的能源,將產品廉價賣給發達國家。人家享用了便宜貨還不領情,反而要告你搞傾銷。目前,中國光伏產品的90%以上銷往國外,其中10%銷往美國,70%銷往歐盟。
中國耗資源能源生產出來光伏產品,歐盟利用這些產品生產綠色環保的太陽能電力,但到頭來還要興師動眾地狀告中國企業搞傾銷。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與歐盟馬拉松式地磋商,勸說人家放棄反傾銷調查,這當然算是一個方法。但這只能算權宜之計。長遠來看,另外兩個方法更可取。
一是大力發展中國太陽能發電業,盡量把自己生產出來的光伏產品自己消化掉。
據報道,中國的荒漠面積為108萬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面積可安裝100兆瓦光伏陣列,每年可發電1.5億度。如果開發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發出相當于中國2003年全年的用電量。
二是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在正在發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充當領跑者。
早在2007年5月,歐洲議會便發布了一份正式書面聲明,宣布把第三次工業革命作為長遠的經濟規劃以及歐盟發展的路線圖。目前,歐盟委員會的多個機構及其成員國正在執行第三次工業革命路線圖。
顯然,如果中國不想在中歐貿易爭端中老是被動挨打,練習耐心和談判技巧還遠遠不夠,在新工業革命中充當技術創新的先鋒才是經久不敗的硬道理。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224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