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申請對華光伏“反傾銷”調查。這是首個對中國光伏產品提出反傾銷調查的新興國家。據印度反傾銷局發布公告稱,該局12日收到業界申請,對原產于馬來西亞、中國、中國臺北和美國或從上述國家和地區出口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或部分組件進行反傾銷調查。太陽能電池組裝板或部分組裝板進行反傾銷調查。
繼美歐對中國光伏產業揮起反傾銷“大棒”之后,印度又補一棍,這對正在產能過剩之苦中煎熬的中國光伏產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那么,印度的“反傾銷”寓意何在?給中國的光伏企業將帶來哪些影響?
印度對華“反傾銷”是邯鄲學步嗎
近些年,印度電力供需矛盾突出且大規模電網基礎設施弊端頻出,在電網方面發展沒有大突破時,寄希望于太陽能光伏產業,以期通過太陽能光伏來解決其對能源及電力之間的矛盾顯得尤為重要。所以,近年來印度政府還將光伏產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
根據2011年中國光伏產業對外出口狀況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對對印度出口總額為16億元,占總出口市場比率為2%。但,隨著歐美市場大環境優勢逐漸退去,我國許多光伏企業把視線轉移到亞洲、南美等新興國家市場,以求新的發展空間。與歐美相比,雖然我國光伏產品對印度出口可謂冰山一角,但對于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來說是很有市場戰略意義的。
據統計,2011年印度全年安裝光伏組件480兆瓦,其中有62%來自中國。早在去年6月份,印度最大光伏電池制造商停產并負債27.5億盧比,他們將問題歸咎于中國企業的激烈競爭。因此,有人指出,印度此舉“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利用對華“反傾銷”來引導其他國家將光伏生產基地遷至印度以發展本國光伏產業。 因此,印度本次對華“反侵銷”絕非邯鄲學步。
印度的反傾銷會給中國帶來威脅嗎
9月6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迄今對我國最大規模的貿易訴訟,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1300億元。我國還在積極應對,印度有悄然開始了反侵銷。從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結構來看,新興市場雖然占不到10%,印度市場對中國光伏業來說更是微不足道,即使立案,在短期內對我國光伏產業影響不大,但長期其影響力卻不容忽視。
我國光伏企業正在打開亞洲和南美新興國家的市場,如果此次印度反傾銷調查成為事實,一方面會挫傷我國光伏企業的拓展新興市場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會讓我國光伏企業拓展新市場的努力付之一炬。 由此,一場反傾銷給中國光伏產業將會帶來的巨大沖擊,即使國家政策對光伏企業的發展做了規劃, 并不是所有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因此,中國光伏制造企業還是要將功夫放在國內市場,但國際化之路還要走下去。<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211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