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太陽能發電“十二五 ”規劃》。《規劃》提出,將結合電力體制改革、電價機制改革,完善太陽能發電的政策體系和發展機制,建立有利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的市場競爭機制和電力運行管理機制,為太陽能發電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
“放眼未來,行業的競爭將更多趨向產業鏈整體競爭,東莞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的命運沉浮,與產業鏈的配套完善緊緊栓在一起!眹H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表示,從省級產業基地到市級產業基地的梯度布局,透露出東莞希望形成太陽能光伏的產業規模和集聚效應。2011年東莞頒布出臺了《東莞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發展規劃》,提出了“一基地四園區”的產業布局和太陽能生產線的本土產業化工程、太陽能發電站示范工程、光伏屋頂發電工程等五大重點建設工程,引導全市傳統電子信息產業向太陽能光伏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東莞還出臺實施了《東莞市促進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實施細則(試行)》,設立了東莞市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從2011年起,連續5年,每年從“科技東莞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專項資金”撥付一定金額用于扶持全市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
2011年的專項資金額度為2000萬元,經對申報材料的認真審核和專家評審論證,擬對信義超白光伏玻璃(東莞)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的4個項目進行扶持資助,其中,產業鏈支撐項目1個,產業鏈重點配套項目2個,光伏應用示范工程項目1個。
此外,東莞還在去年開展市級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申報認定,認定東莞市(麻涌)南玻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新建)東莞市(南城)薄膜太陽能裝備產業基地(新建)和東莞市(南城)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基地(新建)為市級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
東莞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條完整,投產的企業約有70家,在產業的上中下游都會有所分布。其中,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從裝備制造、光伏電池制造到工業氣體、逆變器、光伏玻璃、以及下游行業的產業鏈配套,包括后續的光伏電站建設,都緊密聯系成線性循環。東莞具備形成這樣的完整產業鏈——方圓100公里以內產業化配套能力達95%以上,實現閉環高速發展的基礎條件。
就東莞目前情況而言,產業集中度高,龍頭企業幾乎成為產業發展的唯一支柱。全市重點推動宏威1500兆瓦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宏威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裝備項目、南玻晶硅太陽能電池增資擴產項目、易事特逆變器等重點項目的建設,協調解決各重點項目在立項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引導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盡管東莞從基地建設、發展規劃、重大項目到政策配套,做得有條不紊,然而從目前國際國內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整體環境來看,無論發展的步伐還是推進的速度,都必須小心翼翼、投石問路。面對整體低迷的市場和動蕩的國際經濟,東莞必須在抓住薄膜方向的同時,通過基地發展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突圍之路。
兩年前的發展規劃曾提到,到2012年薄膜太陽能電池產值達到100億元。不過在實際進程中,從啟動資金、政策扶持到項目本身的用地、環評等各方面,都耗費了不少時間,相比原來規劃有所推遲。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對如今國內太陽能光伏不景氣的市場,多少打亂了原來的發展節奏,產品的成本下降得很快,補貼的政策也不是很穩定,這些問題當初也有預料到,于是宏威做足功夫提升技術和產能,以技術帶動作為突破口。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190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