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二級管從上世紀90年代隨著紅、藍、綠超高亮度LED和白光LED的問世,從室內應用走向室外應用,開始用于信息顯示、景觀照明、特種照明和普通照明,并從此揭開了向傳統照明光源挑戰的序幕。特別是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如今白光LED照明已經實用化、產業化,其光效已超過傳統的白熾燈、熒光燈,充分顯示出節能、環保的特色。
十年中,我國的LED產業,尤其是高亮度LED產業在經歷了從引進第一臺四元系AlGaInP/GaAs MOCVD設備和第一臺GaN MOCVD設備,研發出第一片高亮紅、黃光外延材料和第一片高亮藍、綠光外延材料,生產出第一批用于交通指示燈的LED芯片(器件),到大批量用于景觀照明、顯示屏、背光源,以及目前的道路照明、隧道照明和室內照明等,LED已從初期的信號和指示應用發展到了目前的廣泛用于戶內外高亮度的顯示和照明領域,產業化的白光光效從初期的十幾lm/W發展到了目前的130lm/W。
產品已覆蓋全部應用領域
由于LED的節能、環保、長壽命和使用靈活等特點,LED產品已從初期的信號及指示擴展到顯示屏、景觀照明、背光應用和通用照明,廣泛應用于戶內外大屏幕顯示、城市建筑景觀照明、手機、筆記本、電視機的背光源以及汽車燈具和太陽能LED照明,道路照明、隧道、工礦照明和一些特殊照明等的應用也在不斷地擴大滲透率。
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國的LED產品應用已經覆蓋了上述全部應用領域,并且不斷地開發出更多新的用途。近兩年,在農業生產人工光源、醫療用光源等領域的應用研發投入也越來越多,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宣布逐步淘汰白熾燈計劃的實施,隨著LED性能的不斷提高和價格持續降低,節能環保的LED正在逐步進入通用照明領域,加油站、地下停車場、醫院、酒店、會館、商品展示柜、寫字樓等商用場所已率先采用白光LED作為普通照明。
同時,我國LED產業的技術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南昌大學材料研究所采用硅襯底成功研制出的襯底轉移藍光LED,創造性地發展了硅襯底LED技術路線,改變了日美等國壟斷LED照明核心技術的局面。到目前,晶能光電已推向市場的硅基大功率LED芯片產品的發光效率已超過120lm/W,是全球唯一一家實現硅基LED產品量產的公司。
設備、人才是瓶頸
核心技術的缺乏制約企業的發展。LED核心技術主要是外延生長的控制、芯片的結構設計及制造工藝等,這些核心技術被國外少數幾家企業所壟斷,并以專利形式加以長期保護,致使我國的技術發展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產品出口受到制約,企業的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受限,多數企業的產品長期處于同質化的低檔水平,形成惡性競爭的局面。
企業規模仍然偏小。國內LED企業的特點是: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無論是前工序的外延、芯片,還是后工藝的封裝及應用產品,均是這種結構形式,即使是國內最大的幾家LED企業,與境外、國外同行相比,其規模還是小的多。到2011年底,國內上、中游LED企業還沒有一家企業的主營收入超過10億元,這種企業形式將會缺乏研發力量,產品檔次偏低,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對發展我國LED產業是很不利的。
關鍵原材料、設備不能自給。我國LED產業鏈中的主要設備、儀器,目前大部分靠進口。關鍵原材料、配套件,如熒光粉、藍寶石、有機源、砷烷、磷烷等要依靠進口,MOCVD外延設備及部分全自動化的芯片和封裝設備也依賴進口,而且價位高。封裝用的高性能硅膠、環氧等也要依靠進口。長期下去,使得產品成本過高,不具競爭力,將制約LED產業發展的全過程。
核心技術人才匱乏。國內掌握LED核心技術的領軍人才匱乏,掌握LED產業鏈各環節關鍵技術的人才不夠,這將制約我國LED產業的技術升級,很難與國外同行對抗。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172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