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發電勢頭正強,在政策和經濟形勢的助推下逐步實現“大躍進”。然而,受光伏雙反,風電拖網等事情的影響,新能源產業受到了一定的打擊。海上風電作為具有風資源持續穩定、風速高、發電量大、不占用土地資源等特點,且海上風電靠近經濟發達地區,距離電力負荷中心近,風電并網和消納容易。因此,發展海上風電已成趨勢。
海上風電發展現狀
我國海岸線3.2萬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1.8萬公里,島嶼海岸線1.4萬公里。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技術可開發容量約2億千瓦。目前,我國近海風場的可開發風能資源是陸上實際可開發風能資源儲量的3倍,其風能儲量遠高于陸上,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到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三峽”的建設將使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大部分分布于江蘇沿海及潮間帶,容量超過800萬千瓦。發展海上風電已成為我國風電發展的重要方向。
國家能源局已責成沿海各省根據自身的資源狀況,制定各省的海上風電發展規劃。目前已有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和福建等多個省市區提出了各自的海上風電發展規劃。其中江蘇、浙江相對于渤海灣地區的風功率密度較大,同時無強臺風,適合大規模建設海上風電場,成為海上風電場大規模建設的排頭兵。江蘇省計劃到2020年建成1000萬千瓦的風電場,其中海上風電場700萬千瓦,浙江省總規劃為100萬千瓦。
2009年1月,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海上風電開發及沿海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研討會,會后印發《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工作大綱》,明確工作范圍、工作原則、工作內容、組織管理和工作職責等。
2009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南通組織召開了海上風電開發建設協調會議,并印發會議紀要,對風電的開發規劃工作進行了進一步安排和部署。
2009年11月26日,上海市海上風電場規劃報告進行審查。經各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評審,審定的上海海上風電發展規劃為:共規劃8個海上風電場,包括東海大橋、奉賢、南匯、崇明、長江北支、橫沙島、金山和深遠海域風電場。規劃期至2030年,總容量595萬千瓦。2010年完成東海大橋風電場建設,容量10萬千瓦;2011—2015年,規劃新增裝機容量40—60萬千瓦;2016—2020年,規劃新增裝機容量85—105萬千瓦。
2010年8月31日,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風電場全部34臺華銳風電SL3000風電機組,順利完成海上風電場項目240小時預驗收考核。拉開了海上風電大幕,創造風電史上多個第一。該項目位于東海大橋東側的上海市海域,距離岸線8-13千米,平均水深10米,總裝機容量102兆瓦,全部采用華銳風電自主研發的34臺3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預計未來年發電量可達2.6億度。
2010年10月8日,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四個項目招標,總裝機容量為1000MW,全部位于江蘇鹽城,共包括濱海、射陽、東臺和大豐四個風電項目。中標以上項目的風電場運營商都是央企子公司,分別歸屬大唐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國家電網公司和國電集團。而為四個風電項目提供風機的整機廠商也圈定,華銳風電拿下濱海300MW、射陽300MW兩個項目,金風科技獲得大豐200MW項目,上海電氣則獲得東臺200MW項目。
本次海上風電項目,濱海、射陽、東臺、大豐四個項目的中標電價分別為0.7370元/千瓦時、0.7047元/千瓦時、0.6235元/千瓦時、0.6396元/千瓦時,和陸上最高風電標桿電價0.61元相近。
此前,國家能源局已向遼寧、河北、天津、上海、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11省份有關部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申報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
發展海上風電并非一帆風順
從世界范圍來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海上風電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海上風電已經成為歐洲國家未來發展風電的主要方向。然而,相對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場建設不僅技術難度大,施工困難,而且還要面臨海上浮冰,臺風等一系列不可控制因素帶來的風險。
國家能源局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準備工作,總建設規模將在200萬千瓦左右,較第一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擴大一倍。對于國內風電設備制造商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機遇,更是一次挑戰。
- 1
- 2
- 3
- 總3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086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