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忙著應訴美國“雙反”調查,接下來則是要等著歐盟反傾銷的宣判,中國光伏企業的這個“冬天”似乎冷得有些不同尋常。
中國商務部的頻頻援手,繼針對美韓多晶硅的反傾銷調查正式立案之后,又受理了國內江蘇中能硅業、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以及重慶大全新能源4家大型多晶硅企業提交的要求對歐盟多晶硅實行“雙反”調查的申請,則被業界解讀中國已經開始采取反制措施。
或許將會出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但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無論哪方實施“雙反”,都只會是雙輸的局面,而且對多晶硅企業和下游組件電池片企業而言都不會有贏的喜悅。
煎熬中的硅料企業
“無論是多晶硅還是單晶硅,現在誰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國內一家多晶硅企業高管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
從去年11月份開始,工廠繁忙的景象一下子消失了!伴_工就意味著虧損!鄙鲜龈吖苤毖。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多晶硅產業出現嚴重的庫存積壓,已投產的43家多晶硅企業僅剩8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其余企業已經停產,停產率已高達80%;仍開工企業中,多數因虧損運行,正逐步減少產量。
這與2008年以來多晶硅產量連年攀升呈現截然相反的態勢。
事實上,也就是從2008年開始,中國的多晶硅企業不同程度地受到來自海外多晶硅企業的打壓,“只是目前全球面臨經濟危機,我們遭受的沖擊比較大。”上述高管表示,“我們希望國家能夠對美、韓以及歐洲等國家采取措施!
據了解,目前國外供應商的總成本在20美元/公斤左右,國內多晶硅企業的現金成本在30美元/公斤。多晶硅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一般而言,毛利必須在30%以上才能盈利,否則就可能存在傾銷。而目前進口價格都在25美元/公斤。
從國內多晶硅料廠的角度,抵制國外多晶硅料低價進口、傾銷,毫無疑問將非常有利于國內多晶硅料廠的生存。從國內多晶硅料廠的實際情況來看,除去2至3家有實力的多晶硅料廠之外,大部分的硅料廠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起步晚、規模小、高耗能,從而造成生產成本高的結果;蛘哂捎诠枇蠌S前期投入大,財務和管理成本高企,在和國外多晶硅料廠競爭時,不可避免的處于劣勢。
現供職于晶澳的IMS Research前資深分析師王潤川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先是重重地嘆了一口氣!皼]有人希望發生雙反事件,因為這是一件雙輸事件,無論是誰對誰實行雙反!
而中國“反制”或將激化矛盾。商務部日前受理的對歐盟多晶硅實行“雙反”調查申請,決定是否立案預計還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在王潤川看來,從初衷看,是政府打出的一張牌,希望歐盟委員會能做出一些軟化,但歐盟委員會有可能“不吃這一套,而且有可能適得其反”。
光伏市場致命傷害
如果雙反成立,多米諾骨牌就將一一推翻,光伏產業鏈上的所有產業都將受到重創。
“假使中國沒有從美國、韓國以及歐盟這些國家進口硅料,國內硅料企業表示漲價的話,組件價格將隨之上漲,市場也將隨之變小,那么其很多客戶可能就會死掉!蓖鯘櫞ㄈ缡钦f。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052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