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發電代替傳統發電的趨勢明顯。然而一道難題橫亙在急于進行海上風力發電設備建設以代替核能發電的德國電力運營商面前。海上打樁時,發出的噪音給生活在附近的江豚帶來了災難,來自環境保護團體的批判不絕于耳。此外,在海中還發現了二戰中殘留的水雷,給電纜敷設帶來了困難。各公司有被迫增加成本的擔憂,也有可能影響德國的“脫核”計劃。
兩大難題制約德國海上風電
給海豚帶來災難
“江豚的聽覺如果受到損害就會死亡。應該對多次違反噪音限制規定的開發商進行處罰。”德國自然保護聯盟的海洋學者Kim Dettloff語氣強硬地表示。
江豚比海豚小了一圈,有著類似嗩吶的聽覺器官。據當地海洋生物學家顧問Sven Koshinsuki表示,北海和波羅的海中棲息著約23萬1000頭江豚。據說,1994年至2005年間,波羅的海江豚的個數減少了60%,僅剩1萬1000頭。
海上風力發電設備建設中,風車底部的樁打入海底時在水中會發出很大的聲音。關于此事,雖然德國聯邦海運水路局定下了從建設現場起750米處,以160分貝為限的標準,但是幾乎沒有多少人遵守。Koshinsuki說,打樁時噪音甚至能達到245分貝,給海豚的身體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德國政府定下了截至30年,建設2500萬千瓦左右海上風力發電設備的目標,據彭博社估算,截至20年末,業務費用將達到392億歐元。預計所需面積將達到美國紐約市的8倍,在德國的世界自然保護基金(WWF)瓦登海事務所指出:“預計將給自然帶來深刻的影響,有必要采取措施解決這一問題!
開發商正開始著手采取解決措施。德國E.ON、RWE等大型電力公司在波羅的海上個月完工的風力發電業務上,投入390萬歐元實行減噪措施,初顯成效。RWE公司在北海東部在建的風力發電基地“Norutoze-OST”也在48座風車根基處周圍設置了大軟管。據說,這樣可以吸收1萬2000多次打樁時產生的噪音。
通常,運營商想盡快設置好根基,但是要承受監管機構和自然保護團體方保護江豚的壓力。“沒有任何運營商忍心破壞環境!钡聡鴿h堡科技大學的奧托·馮斯特洛夫(音譯)說。
成本增加也是讓人頭疼的一個問題
有人認為海岸風力發電業務回報率低,同時成本增長,于開發商而言,是個讓人很頭疼的問題。據德國Hugh mud Technique Lubeck說,開發商需要增加風力發電設備建設投資額的0.5%來降低噪音。彭博社數據顯示,德國風力發電設備的開發成本,現在每1000千瓦都需要420萬—440萬歐元,而英國一般為370萬—400萬歐元,其中一項開支是用來防噪音。
風力發電運營商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長眠在海底的未爆彈藥。德國大型電力公司EWE等建設的北海海上的風力發電設備“Rifugato”項目中,負責連接輸電網的荷蘭系的Tenet TSO在做電纜敷設的準備時,發現多個二戰中殘留的水雷。去年12月,在德國政府支持下制成、發表的報告書中顯示,預計德國海域中,北海、波羅的海的海底,殘留著約160萬噸的水雷、TNT炸彈、含化學物質的炮彈等武器。<
http:www.mangadaku.com/news/3036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