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領軍人物、無錫尚德創始人施正榮突然宣布辭任公司CEO,給本就處于債務纏身、負面新聞不斷的光伏產業投下又一枚深水炸彈,引起各方熱議。施正榮辭任CEO的決定迅速超越了無錫尚德本身,讓各界目光再次聚焦于光伏這個曾經風光無限、而今淪為落毛鳳凰的產業身上。什么原因導致一個明星產業迅速隕落呢?在這一點上,應該反思的不僅僅是光伏人。
曾幾何時,當施正榮帶領無錫尚德披著高科技企業光環成功登陸紐交所而成為第一家登陸紐交所的中國民營企業的時候,引來關注一片,贊美和崇敬之聲不絕于耳,施正榮也被譽為中國光伏產業教父,身價百億,一時風光無二。
在尚德的示范效應下,頭戴綠色能源的光伏產業迅速成為了中國政府鼓勵產業之一,各方資金迅速匯集于光伏產業,各地政府也不計成本的大力扶持,中國迅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產業生產國,伴隨著行業的迅速發展,我們陸續看到了一大批中國光伏企業登陸海外資本市場,天威英利、賽維LDK、保利協鑫等與無錫尚德一起構成了海外的中國光伏概念板塊,引人羨慕。
各家企業都在比拼誰發展的最快,產能擴張潮也迅速到來。江西賽維在產能擴張潮中,堪稱最出風頭的業內企業,這家成立兩年即登陸紐交所的公司,當時創下了一系列的記錄,中國企業歷史上在美國單一發行最大的一次IPO;賽維LDK是江西省企業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美國上市的企業;是中國新能源領域最大的一次IPO。激進的投資策略讓江西賽維迅速成為世界產能第二的光伏企業。盛名之下,各家公司爭相投資也造就了產業泡沫,危機四伏,天威英利巨資贊助南非世界杯時是這個泡沫最大最絢麗的時刻,破裂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金融危機成為壓倒光伏產業的最后那棵稻草。發展最快的也是隕落最快的,江西賽維從去年起,就負面新聞纏身:重債壓身、大舉裁員、政府償債,等等。在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需求下降、貿易壁壘增加,都讓本就產能過剩的光伏產業因惡性競爭而更加舉步維艱,行業整體進入低迷,各個公司股價也慘不忍睹,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夢想,如何活下去才成為各家光伏公司的當務之急。
隨著施正榮辭任CEO,整個產業也進入了反思階段,為什么一個朝陽產業被做成了這個樣子?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企業本身。一味的追求產能,采用高負債的高杠桿方式擴張產能,讓各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弱不禁風,行業的風吹草動就會將企業置于萬劫不復的境地。而在追求產能的時候,卻沒有同步發展技術研發實力,始終處于全球光伏產業鏈的低端,因缺乏議價能力而陷入低水平的惡性價格戰,拉低行業的盈利水平,始終在為國際巨頭打工。
其次,各級政府也難逃其責。在光伏產業2006年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產業后,各地政府競相開出優惠條件吸引企業投資,這種鼓勵在隨著2009年國家出臺4萬億經濟刺激政策后達到巔峰,這時也正是各家企業陷入投資瘋狂之時,以江西賽維為例:從2008年到2010年,三年間的資產規模分別為33.73億美元、43.84億美元、54.92億美元,負債分別為25.83億美元、35.07億美元、44.72億美元,負債率分別為76.59%、80.00%、81.43%。
中國光伏產業領軍人物、無錫尚德創始人施正榮突然宣布辭任公司CEO,給本就處于債務纏身、負面新聞不斷的光伏產業投下又一枚深水炸彈,引起各方熱議。施正榮辭任CEO的決定迅速超越了無錫尚德本身,讓各界目光再次聚焦于光伏這個曾經風光無限、而今淪為落毛鳳凰的產業身上。什么原因導致一個明星產業迅速隕落呢?在這一點上,應該反思的不僅僅是光伏人。
其他企業雖未達到賽維的負債水平,但也都呈現相同的趨勢。國家政策的鼓勵讓企業有了投資的沖動,但是政策卻并沒有起到鼓勵技術研發的作用,導致中國光伏產業重復走家電等產業低水平競爭的老路。
現在,光伏產業的沉落,引起了整個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反思。再好的產業,也需要建立在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在眼下的全球大環境中,只有真正重視產業結構升級才能夠提升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尤其是在人力成本迅速上升的情況下,這一點變得尤為重要,政策如何將經濟導入這個軌道才是政策制定者需要潛心思考的,而不是重復拍腦袋、拍大腿的老路。 產業結構升級我們已經喊了多年,但仿佛仍然在起點上…….<
來源:財訊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998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