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各行各業對于測繪產品的需求,特別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以人為本,貼近民生的需求越來越大,測繪行業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測繪裝備、數據處理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測繪從業人員的素質也逐漸提高,但是工作模式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歸根到底是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不協調的原因。
因此,如果能建立起一整套滿足城市空間信息快速采集更新需求的,依托現代通訊、物聯網、3S等技術的運行保障機制和技術支撐體系,那么可以提高自動化程度,明顯提高作業速度。這個運行保障機制和技術支撐體系姑且就稱呼它為“在線測繪網絡”吧,通過對現有測繪與地理信息行業數據采集、更新工作流程優化、服務模式調整、技術手段整合,建立其實時在線的測繪服務網絡,提高城市空間信息更新效率。
物聯網技術在“在線測繪網絡”建設與運行中的廣泛應用將是一個趨勢,但是也存在著如下幾個難點:
多源數據交換聚合困難:可用來獲取數據的測繪傳感器包括衛星、飛機、無人機、全站儀、GPS(手持型單點定位設備、CORS、RTK等)、360全景相機、激光雷達等,這些設備種類豐富,適合的不同的工作場景,描述觀測對象采用的數學表達、數學基礎不一,為了能使多種設備協同工作,那么必須規范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中心的通訊指令和數據交換標準。
跨專業人才缺乏:測繪學是研究地理信息的獲取(測定、采集之意)、處理、描述和應用的一門科學。其內容包括:研究測定、描述地球的形狀、大小、重力場、地表形態以及它們的各種變化,確定自然和人工物體、人工設施的空間位置及屬性,制成各種地圖(含地形圖)和建立有關信息系統。其涉及數學、地理、計算機等眾多學科。因此,該行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非常巨大。
數據采集更新工作模式缺乏協同效應:目前城市空間數據按數學表達分包括數字線劃數據、影像數據、數字高程模型和地物的屬性數據。這些數據加工管理的工藝流程各成體系,缺乏協同。如果觀測同一個地物進行觀測時,加強各數據采集過程的協同,應該能減少很多重復勞動,提供自動化水平,減少人為精度誤差。
為了推動物聯網技術在數據更新領域的應用,我們需要在“在線測繪網絡”的建設中事先做好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基礎工作主要包括:
搭建實時在線的安全高速傳輸網絡環境:為了實時地為測繪工作提供支持,實現測繪數據使用的安全保密要求,有必要依托各地在建的城市空間基礎地理信息平臺框架的基礎上開展網絡安全等級保護三級系統建設。做到外網應用請求能便捷訪問、強安全隔離下的雙網不失效、數據安全不泄密。安全移動網絡的參考拓撲結構圖如下: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997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