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對于中國移動的意義并不止于在人口紅利趨于見頂時突破增長極限的機遇,更在于中國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過程中,作為國家骨干信息化基礎企業,所面臨的重要機遇與風險!边@是寫在中國移動物聯網專刊卷首的一句話。有機遇,也有風險,險從何來,最大的風險就是商業風險。物聯網帶來海量應用,但其應用個性化十足,是一個個的“長尾應用”,而傳統電信業的發展是典型的規模經濟,如何在經濟模式迥異的物聯網中找到規模發展的商業模式,是令運營商糾結的一個問題。
三大因素制約規;
物聯網應用跨度大、需求長尾化、產業分散度高,難以短時間內大規模啟動市場。目前,全球范圍內尚未形成實現物聯網大規模應用所需要的條件和市場。在電信研究院2011年的《物聯網白皮書》中,將制約因素歸結為三個方面。
一是物聯網大多數領域的核心技術尚在發展中,距產業化應用有較大距離,特別是傳感器網絡,基本不具備大規模產業化應用的條件。二是從物聯網核心架構到各層的技術體制與產品接口大多未實現標準化,物聯網行業應用的標準化也處于初級階段,難以實現低成本的應用普及和規模擴張;三是技術和產業化的發展不足又導致物聯網應用成本很高,加之物聯網本身所具備的應用跨度大、需求長尾化、產業分散度高、產業鏈長和技術集成性高的特點,從經濟成本到時間成本都難以短時間內大規模啟動市場。
這三個制約因素已經橫亙在運營商的物聯網之路上!爸袊苿釉诔鞘形锫摼W、企業物聯網、家庭物聯網、個人物聯網及農村物聯網五大類應用方面已經儲備了十八項物聯網產品,實際上包括大大小小的各種集團客戶物聯網項目開發近百項。但產品數量眾多,也使得營銷缺乏重點。在集團客戶領域,每個行業的需求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行業中,不同企業也因為企業規模、管理方式、業務流程的不同,使得類似需求的物聯網產品最終大相徑庭。眾多的集團客戶需求更像是單個的項目,而難以標準化成為可推廣的產品。”這是中國移動從事物聯網業務一位員工的感受。
在長尾中尋找規;袌
小范圍的應用會產生規;袌觯枰麄產業鏈共同關注。對于目前物聯網的現狀,許多人認為情況就像2000年的互聯網一樣,那個階段意味著標準沒有,商業模式也不清晰,大家都處在探索的階段。10月下旬新華社發布的《2011年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認為,隨著平安城市建設、城市智能交通體系建設和“新醫改”醫療信息化建設的加快,安防、交通和醫療三大領域有望在物聯網發展中率先受益,成為物聯網產業市場容量最大、增長最為顯著的領域。
運營商在這三個領域能否首先突破?
在今年深圳高交會上,最熱門的物聯網展覽吸引了眾多參觀者,中國移動展示的電動車防盜產品、車行無憂二代產品屬于安防產品,在這兩個應用中,實則體現了當前運營商發展物聯網最關心的事:商業模式。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965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