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發光二極體(LED)產業仍處于供需失衡的狀態,晶片供過于求態勢仍持續著,主要原因在于LED在背光市場的需求持平與照明市場需求仍未明朗,加上中國大陸晶片商生產良率提升及稼動率增加日漸顯著,使得中低階晶片供過于求的現象更為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廠商三安晶片產量較2011年大幅提升,其主要原因是三安在生產良率的提升及稼動率增加,導致2011年擴產的效應于今年開始發酵。雖然中國大陸LED晶片商的產品品質仍和其他國家業者有一定之差距,不過單就產量來說,中國LED晶片商未來的增長速度勢必將持續向上。
然而,當供給增加但需求卻沒有大幅提升時,市場競爭就會更加嚴峻。特別是LED的產出不像其他的電子產品僅有好或壞之分,客戶在購買時還會指定亮度、電壓及波長的范圍;一般來說,符合客戶需求的高階產品是銷售主力,但是如何處理低階及不符合規格(但是會亮)的產品才是業者能否獲利的關鍵。
由于中低階晶片市場是臺灣廠商處理低階及不符合規格產品的主力銷售管道,但是在中國晶片制造商采取“傷敵一千,自損五百”的商業策略搶占此一市場后,臺灣晶片商未來如何去化庫存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有道是“賠錢的生意沒人做”,中國LED晶片商也了解此一商業法則,但是為何他們還要如此做呢?這主要和中國政府的支持有很大關系,中國政府在十二五計畫中的固態照明發展計畫項目下提到幾大方向:
首先,照明等級的白光LED元件發光效率達150~200流明/瓦(lm/W),照明燈具發光效率達80lm/W;其次,八成以上的LED晶粒可自主供應,并加強中國本土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設備及關鍵材料制造。
第三,中國固態照明產業產值達人民幣5,000億元;發展二十~三十家照明龍頭品牌,推動五十座城市加入LED路燈試點計畫;并發展二十個產業創新研發基地;第四, LED照明滲透率將達到三成;每年節能目標達一千億度;增加兩百萬就業人口等。
此外,還給予指標性公司賦稅補助、MOCVD設備補助、土地或是周邊配套設施補助、科技專案補助等直接性補助。
換言之,中國大陸晶片商獲利來源不僅是靠銷售產品,還包括政府專案補??助;反觀其他國家政府皆沒有提供如此優惠的補助,這對于其他LED晶片制造商來說不啻雪上加霜。
臺灣是全球LED產值第三的大國,僅次于日本和韓國,產量更位居第二,占全球市場四分之一。照理說,如此具有影響力的產業,政府應好好重視才對。然而,相較于中國大陸政府對于LED產業發展的決心,臺灣政府至今遲遲沒有發布真正可激勵LED產業的措施。
當對岸的LED產業被中國政府以國家的力量扶植,以“傷敵一千,自損五百”的商業策略進軍時,臺廠未來要以什么方式因應,是跟著走價格戰?還是以技術、品質提升,專注走高階路線?且當高階LED市場被日本及歐美廠商占據,中階市場被韓國廠商侵蝕,低價市場又遇到中國廠商以政府力量當后盾,臺灣LED廠商究竟應該定位在哪里?<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911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