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時代背景下,低碳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我國大力發展低碳技術,不僅是實現碳減排目標和實現產業低碳化發展的需要,更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
低碳技術是我國實現碳減排目標的重要支撐。2009年11月25日,國務院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國際碳減排的實踐表明,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同樣,低碳技術也可以為我國實現2020年碳減排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發展低碳技術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實現產業低碳化發展的重要抓手。長期以來,我國高投入、高排放和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支撐了GDP的快速增長,但同時也加劇了我國的能源和資源短缺。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較高比重的第二產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2010年我國第二產業占GDP總量的比例分別為48.0%、47.3%、47.5%、46.3%和46.8%),其發展中的“三高”問題尤為突出,而低碳技術可以為推進第二產業的改造和優化升級提供可靠的支撐。同時,發展低碳技術也是促進第一和第三產業低碳發展的技術保障,是調整產業結構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
我國發展低碳技術,需要立足國內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現狀,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準確把握國際低碳技術發展前沿和趨勢,以生產低碳化、低碳能源化和低碳服務化為基本導向,合理選擇低碳技術發展方向。
把提高能效技術提升到優先發展的戰略高度,確保實現碳減排目標
研究表明,在2005年至20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中,單位GDP能耗下降發揮了接近90%的作用,同時未來我國通過技術改進實現能效提高仍有很廣闊的空間。據有關預測,通過能源結構優化和技術進步等綜合作用,2020年、203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可比2010年下降30%和50%。因此,提高能效技術對我國順利實現2020年碳減排目標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應提升到優先發展的戰略高度。
把節能減排技術作為技術發展的關鍵選擇,促進生產的低碳化發展
節能減排是指節約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包括節能技術又包括減排技術,如循環經濟技術、煤基多聯產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1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是巴西的2.8倍,美國的4.1倍,英國的6.4倍,日本的7.7倍。因此,我國節能減排空間較大,應以低碳生產為主要抓手,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的快速發展。
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列入中長期發展規劃,促進能源消費低碳化
新能源技術是目前低碳技術的支柱技術,包括風能技術、太陽能技術、地熱能技術、海洋能技術、生物質能技術、氫能技術、核聚變能技術、天然水合物利用技術等?稍偕茉醇夹g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連續、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2010年5年間,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水電、核電和風電三項之和所占的比例一直在6.7%—8.6%之間。而2010年美國、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法國的核電、水電及其他新能源占其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分別達到 12.6%、18.1%、33.6%、39.6%和45.4%。因此,我國發展替代能源技術具有很大的空間和光明的前景。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911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