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GDP同比增7.8%;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6%,12個季度以來經濟增速首次跌破8%。我國政府對于2012年GDP增長率目標是7.5%,盡管高于我國發展目標,但根據我多年的研究與觀察,從就業的角度,GDP增長率在8%—9%是適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速度,破8%不是好兆頭,就業不容樂觀。必須采取新舉措,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加快三網融合的信息化建設,孵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增長極,促進經濟轉型,將是一種走出經濟疲軟戰略選擇。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對我國在積極推進三網融合過程中存在的機制體制、法律建設、信息安全、市場風險等諸多方面的挑戰,發達國家運用空天、空地、空海一體化信息融合技術占領世界一塊又一塊高地,超音速、超視距、超機動的精準操作技術長期占據世界信息高峰,成為謀取世界霸權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國缺乏信息化的核心競爭力,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和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微處理系統以及高端硬件制造技術等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改變。我國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2011年年底中國互聯網接入速率為1.4兆比特,國際排名到第90位。更值得重視的是,農民僅占網絡用戶的0.3%,城鄉數字鴻溝進一步拉大,不利于城鄉二元結構的調整和“三農”問題的解決。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國長期存在的經濟結構問題日益凸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核心競爭力已經迫在眉睫。當前,全球產業競爭已不僅是技術的競爭、產品的競爭、人才的競爭、管理的競爭,而是生產方式的競爭。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突破和擴散,柔性制造、網絡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方向。實踐已證明,信息技術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它是信息社會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發展的“發動機”。在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一些傳統的就業崗位被淘汰,勞動力人口主要向信息部門集中,新的就業形態和就業結構正在形成。在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其信息業從業人員已占整個社會從業人員的一半以上,一大批新的就業形態和就業方式被催生。美國新增的科技與工程的崗位中,60%是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方面。在世界經濟持續調整和快速變革的關鍵時期,信息化在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創新發展模式、重塑競爭格局的引領支撐作用和潛力日益凸顯。在世界經濟持續調整和快速變革的關鍵時期,各國優化升級下一代信息技術,為破解金融危機,發達國家都在積極推動三網融合向體制融合、業務融合、市場融合,迅速形成新的生產力,美國投巨資開發“智慧地球”計劃,日本提出“智能日本計劃”,新加坡提出“智慧國”計劃表明,三網融合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在這場信息革命的前夜,面臨由大國向強國發展的新機遇,我國要緊緊抓住。為加快推動我國三網融合的進程,破解城鄉數字鴻溝,加快實現城鄉信息一體化建設的步伐,加快刺激農村內需,廣大農村就業,提升發展速度勢在必行。
深入分析了發達國家推進三網融合的體制融合、技術融合、市場融合、監管融合特點和經驗,新形勢下推廣三網融合面臨的新形勢,我國社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國地位基本確立,對外經濟基本接軌,依托原始積累基本結束的關鍵時刻,加快實現“調結構”“轉方式”、加快孵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增長極,推動我國大國向強國轉型具有的重要意義;
我國要總結試點地區融合企業服從國家利益,信息資源的優勢互補、變“競合”為“合進”,共同發展,實現雙贏模式,以及三網融合基礎設施能級領先、試點業務規模領先、運營管理模式領先、應用服務水平領先、重點產業發展領先的先進經驗。 <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859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