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光伏產業還是地方政府爭搶發展的香餑餑,新能源產業園區遍地開花。如今對不少園區而言,似錦繁花不再,留下的卻是一地尷尬。
在面臨行業低谷時期,園區的管理該如何引導產業和當地經濟的發展?這已經是擺在各個光伏產業園區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實實在在的考題。
誘惑
事實上,這是園區經濟發展經歷的偶然,也是必然。2005年,無錫尚德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隨后幾年,便是光伏產業爆炸式的發展。多晶硅處于光伏產業上游,價格一路飆升,一度突破500美元/公斤。一位多晶硅行業業內人士告訴本刊記者,多晶硅項目對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誘惑大得讓人無法拒絕。企業只要有錢,敢投入就能賺錢。對政府來說,兩三千噸規模的多晶硅項目,可以為當地帶來上億的GDP增幅。
這讓很多企業將其視為淘金之地,忙著招商引資的地方政府,坐不住板凳,爭先恐后地要發展光伏。況且,光伏是一個質優量好的朝陽產業,這讓備受“以環境換金錢”詬病的地方政府看到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希望。
多晶硅產業既滿足了當地政府提升GDP產值的要求,也符合地方政府產業轉型發展的訴求,而且像多晶硅這樣能迅速拉動當地GDP項目的并不是很多。還有一點尤為重要的是,多晶硅作為國內新能源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國家鼓勵的產業,不像其他項目是實行審批制,多晶硅是實行備案制,項目的主導權在地方。在省里備案就可以。
因此,地方政府在發展多晶硅項目上都表現得非常積極。以至多晶硅行業的競爭不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而演變成為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
在各種利益因素的驅動下,包括四川在內,多晶硅行業在全國上下大干快上。短短數年間,多晶硅項目滿地開花,全國的20多個省都建立起了多晶硅項目。地方政府也不管有沒有條件,都在上多晶硅項目。
可是,這樣的市場發展勢頭沒有持續太長時間。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給這個火熱的產業降了溫,光伏產品需求迅速下降,但是國內多晶硅的產能卻在不斷釋放。根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統計的數據,2010年,全球多晶硅產量高達16萬噸,與2009年的10.5萬噸相比,增長了52%。
多晶硅的價格達到500美元/公斤的價格頂點后,便急速暴跌。2011年,多晶硅價格從年中的70多美元/公斤跌到年末的30美元左右/公斤,現在更是滑到了18美元/公斤左右。這不僅讓多晶硅企業難以承受,也讓政府嘗到了盲目招商的苦果。
自救
多晶硅行業乃至整個光伏行業現在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各地產業園區則開始努力展開自救工作。成都市新能源推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國內的市場,另外也在幫助企業進行自身的創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痹诎l展上堅持多條技術路線的園區抗風險能力較強。多晶硅受到影響,園區還有其他新能源,如薄膜電池受到的影響要小一些。此外,園區除了光伏,還發展儲能電池、核電配套的風能等。“整體來看,我們的品種比較齊,多條腿走路,多條技術線路并進。”上述負責人表示。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新能源產業處副處長蔣煒對光伏行業現在面臨的問題持有不同看法。在經過企業調研之后,蔣煒認為,光伏行業現在面臨的困難也不全是壞事,這將促進了企業搞好技術研發、成本控制,搞新興市場的擴展。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801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