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年期間,全球智能電網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年均增長比例將達到17.4%,特別是在硬件、軟件和服務方面的投資規模將更大。預計至2017年,全球智能電網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將達到464億美元左右。預計至2020年,中國將實現安裝3億部智能電表的目標。亞太地區將成為未來5年內投資增速最快的地區,預計其年增長比例將達到33.7%.為完成這一調研報告,IDC對多方面數據和資料進行了考察,其中包括技術類型(包括硬件、軟件和服務)、能源企業類型以及這些企業是單純經營電力行業還是同時也涉足油氣領域等方面。
如今,這些能源企業已經意識到了建設智能電網基礎設施帶來的ICT投資壓力,但這一壓力的表現形式由于每個國家和地區的能源政策、監管框架及扶持私有行業等方面的差別而有所不同。
能源企業,特別是電力企業在智能電網建設方面的投資,將有效優化輸電和配電網絡的可靠性,同時能夠實現可再生能源應用的最大化,并通過需求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北美地區在高級電表架構(AMI)方面有很大的優勢,預計至2014年,該地區用于需求管理的智能電表方面的投資將十分可觀。與此同時,北美地區的智能電網建設還將聚焦于配電自動化、電力質量和節能性優化以及意外情況下的自動恢復等方面的建設。而在歐洲和亞太地區,智能電表和高級電表架構將成為投資建設的重中之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