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環保部網站獲悉,在登記注冊的779家企業中,關停企業達649家,關停比例超過80%。鉛酸蓄電池行業“陣痛”也并不是一時問題,而嚴格監管制度也是為產業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然而,“陣痛”過后的鉛酸行業能否迎來發展的春天呢?
“陣痛”過后 鉛酸蓄電池行業迎來復產期
經過為期半年多的整治,鉛酸蓄電池行業近期迎來了“收獲期”,整治成果可謂喜人。近日,環保部公布了《鉛蓄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再生鉛)企業名單》。據統計,在公布結果的14個省市中,共有登記注冊的鉛蓄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再生鉛)企業779家。其中,截止11月末,關閉取締的生產企業348家,已停產140家,停產整治160家,貴州省1家在建企業也被要求停建,關停比例達83%;在生產企業只有107家,約占公布總數的13.74%,還有23家企業處于在建狀態。
經歷了產前“陣痛”,鉛酸電池行業有望迎來復產期。事實上,從公布的結果來看,在此前被關停的企業中,有部分企業已開始出現復產的跡象。
據了解,7月份河南只有7家企業在生產,但30日公布的名單中在生產的企業已增加到了13家。30日,廣東省環保廳也公布省內鉛蓄電池企業整治情況。從公布的結果來看,鉛酸電池企業的關停率也由7月份的84%下降到目前的78%。
此外,經過了幾個月的整治,目前江蘇地區的鉛酸電池生產企業也呈現出良好的復產態勢,預計比外界公布的情況要好。
整治效果仍有待考驗
雖然關停數據和復產情況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整治的實際效果卻受到業內人士的質疑。
據了解,目前國內有2000多家鉛酸電池企業,而登記在冊的企業只有779家,且這些都是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其余的都是小企業或是小作坊。目前,這些小企業和小作坊既不承擔環保成本、又鉆稅收漏洞,正是因為有它們的存在,鉛酸電池行業一直處于散、亂、差的狀態。
然而,這些小企業和小作坊卻往往成為環保整治的盲點。行業人士稱,小企業和小作坊由于規模小,其隱蔽性也較強,環保部門檢查時他們不生產,不檢查就偷偷地生產,完全與環保部門打著“游擊戰”。
事實上,前期炒得十分火熱的鉛酸蓄電池緊張情況也在10月底得到了緩解。據媒體報道稱,11月上旬,市場上的鉛酸蓄電池價格已經開始松動起來,大約降了100元左右,而天能、超威一些知名品牌電池雖未明確降價,但也通過促銷方式變相下調電池銷售價格。
自今年5月以來,鉛酸電池整頓十分嚴厲,大部分企業被關停,截至目前復產的企業仍然很少。正常情況下,市場上的電池供應也會大幅縮減,而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
對此,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秘書長徐紅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現在一些小企業生產的電池對市場沖擊很大,他們轉入地下進行生產,導致很多企業停產整頓而市場供應量卻沒有減很多。”
有分析師也稱,小企業和小作坊根本難以根除,即便是接受環保整治的正規企業也不可能完全停工,他們仍然保持著開工,只是開工率很低而已。因此,鉛酸蓄電池行業散、亂、差的狀態很難從根本上實現改觀。<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626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