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新墨西哥州薩姆納堡的美國宇航局發射場嘗試釋放一個巨型氣球,攜帶將近一噸重的科學儀器上升至13萬英尺的高度,測量來自蟹狀星云的伽馬射線強度異,F象。蟹狀星云距離地球大約6500光年,整個星云是由一顆超新星爆炸而遺留下的殘骸,由于其爆炸后的殘骸分布像一只“螃蟹”,因而被稱為蟹狀星云?茖W家在星云中探測到了奇怪的伽馬射線強度異常,其中一種推測是星云中伽馬射線來自神秘的脈沖星。
距離地球6500光年的蟹狀星云圖像
對于這個奇怪的現象,宇宙學家進行的一項測量研究被稱為伽馬射線偏振實驗(GRAPE),是使用伽馬射線偏振儀對空間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一種方法,整個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都是由新罕布什爾大學空間科學研究中心來完成。該中心的主要研究范圍設計地球科學、海洋研究以及空間探測(EOS),并致力于探索一種全新的技術方法用于研究宇宙天體的伽馬射線。具體來說,伽馬射線偏振測量實驗的目的就是研究宇宙中天體伽馬射線的極化效應。
然而,宇宙天體伽馬射線的極化效應可在釋放方向上產生偏振現象,宇宙學家可以通過對該偏振現象的研究,反推射線源的情況。所以,此種方法能提供射線源的線索和本質,以及該射線源是如何產生輻射的。由距離地球6500光年的蟹狀星云中發射的伽馬射線,通常是由被加速至光速的高速運動的亞原子粒子間的相互作用而產生,而星云中大量高能粒子的拋射行為,科學家認為是由一個結構狹窄的噴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星云外噴射而形成。
對此,進行該項研究任務的首席科學家馬克麥康奈爾(Mark McConnell)解釋說:我們認為,蟹狀星云中出現的高速粒子束是高能輻射的源頭,其同時也被認為是由一顆脈沖星所產生。但是,目前還不清楚那束異常的伽馬射線輻射是如何產生的?茖W家馬克麥康奈爾同時也是美國空間軌道紅外天文衛星科學研究中心的教授。
科學家檢測來自蟹狀星云中伽馬射線的偏振情況還可以為天體物理學家提供一個對粒子加速機制研究的機會,粒子加速行為在宇宙中被認為是無處不在,而且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我們目前對其卻知之甚少,該過程中產生的輻射,以及如何發生的。從地球的磁場到宇宙深處的脈沖星和黑洞,都存在這樣的加速現象。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6107.htm

